大同市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英烈先辈留下来的宝贵革命遗存,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遗产。每一处景点都记录着一段关于创建新中国的不平凡经历,每一段经历的背后都有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在延续。
平型关战役遗址景区
平型关战役遗址景区由平型关战斗遗址、纪念馆、纪念碑和将帅广场组成。平型关战斗遗址位于大同灵丘县城西南东河南镇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台乡的一天然沟壑中,遗址有十里乔沟和老爷庙两处。从乔沟入口拾级而上,纪念碑为景区制高点。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始建于1969年,2006年进行大规模改陈扩建。现有陈列面积2134平方米,基本陈列由序厅、3个独立单元的主展厅和半景画馆组成。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图片、文献资料和文物。平型关战役共歼敌1000余人,毁坏、缴获敌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九二式野战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枪1000余支,战马50余匹及其他军需物资。平型关战斗震惊中外,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胜仗。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位于市西南20公里处的煤峪口矿建新街。始建于1965年,原名大同“万人坑”展览馆。分上、下2个洞,上洞宽5米,深40余米,系一自然山洞,下洞宽4米左右,深70余米,为旧时小煤窑的坑道。两个洞内层层叠叠堆满了“二战”期间日军占领大同市后杀戮或迫害致死矿工的尸体。此处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个“万人坑”。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地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疯狂地掠夺大同的煤炭资源,以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他们在我国各地设立许多招工事务所,以盖房、筑路等为名,从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等地抓骗农民和失业小手工业者到大同矿山当劳工。平均每出1000吨煤就有4名矿工死去,造成6万多名大同矿工死亡。
灵丘县平型关烈士陵园
平型关烈士陵园位于灵丘县城东南,原名“灵丘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2年7月,1965年9月25日立碑竣工。全园总占地面积60亩,有烈士纪念馆、烈士塔、纪念碑、展览厅、烈士坟茔等主要建筑,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陵园主墓区24座墓内安放着平型关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烈士和其他抗日烈士遗骨556位。纪念堂内牌位上敬录着在各个历史时期参战或从事党政工作而牺牲的灵丘籍烈士名录989位。陵园东墓区安葬着为修建京原铁路、灵丘空军机场而牺牲的烈士86位。纪念堂后为六角形烈士碑厅。纪念碑正面刻着“平型关烈士精神永垂不朽”,背面记载着平型关大捷及灵丘人民的战斗历程,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灵县玉福山烈士陵园
广灵县玉福山烈士陵园位于广灵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玉福山上,始建于1948年,自2001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占地面积6.13万平方米,园内主要建筑有纪念广场、烈士纪念塔、解放纪念碑、烈士公墓、烈士纪念碑林等。广灵县玉福山烈士陵园整理陈展着王震、杨成武、王恩茂、曾雍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灵的战斗业绩,详细记载和介绍了八路军359旅和115师独立团在广灵打击日本侵略者击毙日军少将常冈宽治的邵家庄伏击战、冯家沟伏击战等战斗,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灵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1937年在狼虎坪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中,广灵是山西最早的抗日战场,广灵抗日根据地在华北地区闻名遐迩,有“小晋察冀”之称。
大同市革命烈士陵园
大同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同市城区马军营乡田村东,前身为“大同市人民公墓”,创建于1954年4月,2005年1月更名为“大同市革命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为80余亩,由革命烈士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广场和烈士墓园组成,园内亭榭楼台,小桥流水,绿化面积达60%,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岳晋峰 实习生 邵念念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