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红色景区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红色旅游看三晋(吕梁篇)

2015-07-27 14:42:09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

\

\

在山西这片“红色”的黄土地上,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八路军将帅、文化工作者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环太行山、吕梁山和沿黄河带的“红色之旅”景观群,本期将重点介绍地处吕梁市的经典红色旅游景点。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

红军东征纪念馆坐落在石楼县城东郊的岔沟村,依山而建,周围苍松翠柏,景色宜人。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主展厅面积830平方米。于1996年5月5日红军东征60周年纪念日建成并对外开放。进入纪念馆大门,拾级而上,是毛主席雕像。纪念馆展厅分为序厅和4个展室。序厅正中在大型浮雕“滔滔黄河水”的映衬下,矗立着毛泽东同志的半身塑像;两侧是《红军东征歌》和毛泽东同志在东征时期写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序厅两边分布着4个展室,分别是“民族危亡,战略抉择”“东渡黄河,转战晋西”“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全民救国”;陈列着珍贵的历史图片567张,文件图表298份,实物展品328件,集中、全面、详实地展示了党中央、毛主席1936年2月至5月率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在晋西大地东征抗日的丰功伟绩。文水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文水县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前身为刘胡兰陵园,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郭沫若首题馆名。1959年、1976年曾两度调整布局,重新整修扩建。1996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50周年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2007年进行了扩建工程,现占地面积6.3万余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位居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首位。整体建筑以纪念碑与陵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凝重典雅。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村,它北倚元宝山,南临蔚汾河,东离县城7.5公里,西距黄河15公里,始建于1962年,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馆藏革命历史文物资料4300余件。馆址即原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由三个院子组成,其中工作人员办公大院为后来续建,旧址部分为一大一小两个院子的套院,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现对外开放的原状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同志的故居、旧居,有“晋绥干部会议会址”“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以及“六柳亭”等;辅助陈列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展览”“贺龙同志生平事迹展览”等。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位于交口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东山坡上的一个叫做“城门里”的宅院里,距县城25公里,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三进四合院落,每院逐次升高,高差18.79米,共有住房20余间。院内建筑由窑洞式结构和木结构形式建筑组合而成,为一处典型的晋西民居建筑群。门楣上悬挂着杨尚昆同志题写的“红军东征指挥部旧址”匾额。进入大门,北面的正房窑洞是毛泽东原来的住处,左右窑洞是警卫部队的住宅,现作为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介绍红军东征的各种详细资料和一些实物。东西各有三间厢房,是其他领导同志的住处,厢房上建有阁楼与四周高墙相连,是全村的制高点,可远眺近望,便于警戒,南房是食堂兼会议室。临县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位于临县南25公里的双塔村,东靠吕梁山脉,湫水河绕村而过。这里交通方便,东连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西与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是一处十分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转站。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后委机关在这里驻扎。旧址于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7年2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在军事上被迫改为重点进攻,妄图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会议,决定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并把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3个部分,中央后方委员会就是其一。(记者 岳晋峰 实习生 关美龄)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