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永远的老兵——退伍军人王训江创业记

2016-12-24 23:21:01来源:贵阳网
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指挥口令依然洪亮,队列呼号雄风不减当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1995年入伍的 60余名...

 “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指挥口令依然洪亮,队列呼号雄风不减当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1995年入伍的 60余名老兵再次回到军营,重拾当年从军梦,感受警营新变化。其中,有一张面孔十分熟悉,他就是贵州陟翔保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训江,几乎每年都要回老部队 看看,被称为“永不退伍的老兵”。

  谈起从农村娃到公司董事长的华丽转身,王训江永远忘不了部队对他的教育引导和关心帮助。

  部队磨砺培育他成为训练尖兵

  王训江出生于遵义县永乐镇的一个贫寒家庭,1995年参军入伍,在武警二支队服役四年。来到部队后,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从小身体瘦弱的王训江倍 感吃力,特别是器械训练,战友们都能在杠上翻飞自如,而王训江却连上杠都很困难。为了避开战友们关注的目光,王训江每天晚上熄灯后到器械场单独操练。中队 指导员看出了端倪,每晚来到器械场与王训江结对训练。指导员耐心给他讲解动作要领,自费给他买营养品调补身体,跟他讲述支队“上饶侦察连”“渡江突击连” “卫生模范连”一个个史诗般的英雄故事,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支队官兵勇上一线、敢打头阵、舍生忘死战斗精神的熏陶,深刻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的道理。在一个个先辈英雄事迹的激励下,王训江身上的巨大潜能被激发出来,体能训练别人跑五公里,他就背着沙背心跑十公里,别人每天晚上做“三个 一百”,他就练“五个一百”……。就这样,他把自己铆在训练场上,越是受不了的时候,越是咬牙坚持……半年后,他的各项军事考核成绩均名列前茅。

  军人作风引领他闯下一片天地

  “一天当了兵,一辈子都是兵。不管顺境逆境,永不退缩、永不言败!”1999年退伍时,指导员的临别赠言让王训江受益终生。退伍后,他先后参加 16家单位的面试,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他没有灰心放弃。第17次面试,他过关斩将,终于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他在工作中充分 发扬老部队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很快脱颖而出。单位领导看中了这个既灵活又能吃苦的退伍兵,将他调入车队担任重要车组驾驶员。在新的 岗位,王训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多次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其好学、勤恳、上进的做人做事风格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许。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8年,贵州陟翔保安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并安排王训江担任总经理,虽然创业之初公司只有7名员工,资金也十分困 难,但王训江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责任担了起来。他把老团队自强不息、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精神作为公司的建设理念,利用部队的管理方式管理员工,用部队的一 流标准对待工作,用部队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去教育员工,仅用6年时间,业务就拓展到武装押运、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员工也从当初的7人发展到今天的 2000多人,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嬗变。

  部队精神激励他爱心奉献

  王训江曾服役的武警二支队是一支有77年烽火历程、56年建队历史的老团队,官兵们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拥政爱民、扶贫帮困、助人 为乐已成为官兵身上的遗传基因。退伍后,王训江继续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在公司设立扶贫济困专项基金,帮助多名边远山区孩童实现上学梦,每逢节假日都会带着 慰问品走进敬老院送温暖,每当看到群众有困难都会慷慨解囊……。

  王训江还在公司内外大力宣传,鼓动员工加入扶贫帮困的行列,带动更多的人去行善举、做好事,广泛播撒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王训江及其员工先后捐资超过200余万元,受他资助的人员超过100余人。

  王训江不愿大家当他是商人,他时刻把自己当作军人。他所做的,也证明了他确实是一名永不退伍的军人。
      
       通讯员 陈建国 王文武 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