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帮我的孩子争取到入学资格!”军嫂奚金翠的感激发自肺腑。丈夫是福泉市现役军人在杭州服役,她在都匀工作,孩子跨市入学的难题一度困扰着她。福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来电了解困难后,立即跨县(市)协调,两个月后,孩子顺利入读都匀四小。
福泉市军地双方组织的军嫂座谈会现场
在福泉市一场军嫂座谈会上,军嫂孙美蓉也表达了孩子就近入园的愿望。一张“尊军崇军服务联系卡”递到她手中,工作人员迅速对接教育部门,一个月后,入园通知如约而至。这场座谈会收集的20余条建议,均按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模式逐一解决,常态化服务为现役军人解除后顾之忧。
子女入学有保障。“后院”稳固,方能安心服役。2024年,贵州省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2400余人。一张张联系卡、一次次座谈会,成为连接军地、纾困解难的桥梁。
家属就业有门路。回顾“2024年贵州(贵阳贵安)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春季专场招聘服务月活动”线下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军属杨乐在“党建管理岗”展位前驻足,递上简历。两小时后,她与两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招聘会规模大、环境好,感谢有关部门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她的丈夫是一名空军,得知专场招聘信息后第一时间告知了她。
就业服务不断向深拓展。福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由企业主导的“定岗式”培训模式,破解“有证无岗”困境。退役军人罗本贵正是受益者。通过培训上岗,他如今已是一家公司的生产车间班长。在退役军人及军属就业较多的企业,服务联络站纷纷建立,让保障触角直达一线。2024年,全省新增退役军人就业7000余人,组织技能培训共1.5万余人次。
“竭诚服务显真情,妥善安置暖军心”——一面牌匾承载着8名转业军官的集体心意。他们来到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表达谢意:“工作人员细致入微,政策解读不厌其烦,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温暖。”
贵阳市坚持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作为安置主渠道,深挖潜力,按比例筹集岗位,推动“有岗可安”向“优岗可选”转变。阳光安置机制下,政策、程序、考核、计划、去向“五公开”,确保公平公正。自2019年以来,贵阳贵安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军人接收安置率始终保持100%。
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正成为破解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难题的金钥匙。2023年,贵州以“情系边海防官兵”“聚焦一线、聚力解难”为切入点,军地联动开展“同心向强·共为国防”拥军优属活动——一张张官兵联系卡建立起来,一次次入户走访温暖人心。2024年,全省妥善安置退役军人1000余人,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50余人。
从子女入学的“及时雨”,到家属就业的“快车道”,再到转业安置的“阳光路”,贵州正用心用情,托举起军人军属“稳稳的幸福”,让岗位连着战位,后方稳固前方。(贵州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