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乌当区积极发挥退役军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众多“兵支书”成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他们凭借在部队练就的坚毅品质和过硬作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百宜镇场上村,“兵支书”岳光奇就是一位典型代表,2006年12月退役回到家乡后,岳光奇了解到村里的传统种植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微薄,便决心改变现状。随后,他四处奔走招商引资,凭借军人的执着与毅力,成功促成贵州山河兴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场上村签订为期20年的租赁合同,公司租下村集体500亩林地开展林下养猪,近300头藏香猪与东北黑猪在林间茁壮成长。据了解,养殖的“跑山猪”肉质鲜美、富含营养,推向市场后备受青睐,每头猪可实现600元利润,成为了场上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如今,场上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
除了场上村,乌当区还有多个村庄在“兵支书”的带领下探索出了特色发展之路。大桥村水资源丰富,主要种植猕猴桃、水稻及蔬菜,通过机械化种植为农业现代化进程增添动力;永丰村按照“以河养河、以河致富”的思路,全力打造农文旅结合的新模式,以老鹰茶为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可龙村借助万亩杜鹃花提升知名度,打造特色化产业,积极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带动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
为给“兵支书”及帮扶村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政策支持,乌当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与邮储银行贵阳分行、邮储银行乌当支行采取合作方式,由邮储银行在部分乡村建立信用村,为村民提供便捷信贷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邮储银行还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拓宽市场渠道。
近年来,乌当区高度重视“兵支书”队伍建设,全区已累计培育“兵支书”“兵委员”74人,后备“兵支书”5人,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军人的担当与奉献,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