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用这句话来形容退役33年的张远斌,最恰当不过。
张远斌的出生地就是他如今“战斗”的地方——三穗县良上镇稿桥村。1998年至今,他先后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一干就是数十年。
稿桥村是三穗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314户1091人,其中贫困人口125户508人,2014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46.18%。面对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人文关系复杂,群众思想落后及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张远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远斌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了解村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加强扶贫政策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群众断掉致贫的根子,走上致富的路子。
走出困境,张远斌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完善村基础实施建设。
2006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的张远斌撰写了建议县人民政府上报立项“瓦寨至稿白、桐合良上公路”“建议立项设立稿桥小学村级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得到县级认可采纳,要求督办并组织实施,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并成功实施,稿桥村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孩子们实现了就近入学。
进入新时期,人们对于生活条件的需要与日俱增,张远斌将目光瞄准了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以前村里是没有路灯的,道路没有硬化,根据这些薄弱环节,村里多次召开有关会议,找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落实路灯,危房改造,三改一化各方面的工作。”张远斌说。
几经协调,稿桥村的夜晚被291盏路灯照亮了,不仅如此,村里还硬化乐联户路4400米,新建便民桥2座,新建饮水点2处,实现了全村亮化全覆盖无一死角,群众走村入户不再“拖泥带水”,安全饮水户户通,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张主任为村里做了很多事,脱贫攻坚中带领我们修路,修灯,帮助我们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都是为了大家。”稿桥村村民杨庭培说。
一旁的村民张远荣也接过了话匣子:“最近这几年村上变化很大,一个是路,路灯,硬化路,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人人都好,现在生活越来越好。”
2018年,三穗县被列为贵州省拟摘帽县,为了让稿桥村能够顺利出列,张远斌主动“请战”,以村干部身份兼任脱贫攻坚网格员,负责包保33户118人,其中贫困户16户71人。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突围?
张远斌选定了“逐一击破”战略,为所负责网格的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路径,让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持、危改改造、易地搬迁、民政保障、发展产业、推动就业等政策落地开花,实现2018年15户64人稳定脱贫,1户4人2019年纳入脱贫计划,在国家第三方抽查中带领该村取得零错评、零漏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与张远斌搭班的稿桥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杨庭富提起这位多年的老搭档也是赞不绝口:“在脱贫攻坚期间,工作很扎实,很努力,特别是深入群众,入户每家每户做动员思想工作,比如说三改一化,(安装)路灯这些各方面去调解,他都做了很细致的工作,他对我们搞桥村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张远斌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一位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稿桥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稿桥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6.18%降至2018年的1.25%。由于成绩突出,2019年8月张远斌获得了“黔东南州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对于村寨今后的发展,张远斌表示,将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蜂、中药材种植等种养殖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