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从军营到街头:广州95后退役军人的“硬核”环卫青春

2025-06-09 15:53:00来源:中国网
晨光初绽,李威已骑上电动车慢行在中山大道上,开始巡查第一轮清扫后的道路。在李威负责的路段上,每一个垃圾桶、每一处卫生死角,他都了然...

晨光初绽,李威已骑上电动车慢行在中山大道上,开始巡查第一轮清扫后的道路。在李威负责的路段上,每一个垃圾桶、每一处卫生死角,他都了然于心。

同一时间,蒲健召集工友们,准备开展火车东站广场外围的巡回保洁。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羊城大地,他们早已完成首轮清扫,用活力为广州奏响洁净“乐章”。

“活地图”的修炼指南

是在繁华街区下足“绣花功夫”

现年30岁的李威来自湖南衡阳,高三时响应征兵号召入伍,在武警某机动师服役五年。

服役期间,他参与执行了南京青奥会安保、G20杭州峰会安保等任务,并凭借优秀的军事素养,在民主投票中全票当选班长。

因伤复员后,他偶然在手机上看到介绍环卫工作的视频,“在2020年8月我入职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一保洁所。”李威自此开启了环卫工作生涯。

  

在保洁所工作三年后,李威升任质检班副班长,目前管理90余人,多数年龄在40岁左右。

尽管年纪相比多数工友更年轻,但得益于曾在部队担任过三年基层班长的经历,李威在团队管理上显得游刃有余。

李威在工作中一向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带动团队严格践行各项管理规定。他以青春朝气感染工友,用严格标准磨砺团队,让质检班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作为第一保洁所最年轻的班长,李威负责天河商圈周边约19.4公里的主次干道质检工作。

这里是广州最繁华的区域之一,日均人流量超百万,日产垃圾量达15吨,他的团队却创造了连续五年“零投诉”的纪录。

“认路认熟了,也就成‘活地图’了,其实只要多关注路况,就能总结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李威保存着负责片区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商圈、居民区和学校周边的保洁时段以及设备调度的方案,并提出“错峰作业,人机协同”的工作思路。“把工作方案看成是游戏攻略,不多想多学就不可能成为王者,我也只是把基础功反复练了很多遍,熟能生巧。”

去年夏天,天河路和黄埔大道的交界处因交通事故导致大量机油泄漏。李威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提示工作人员放置警示标识,指引行人与车辆避开路面,并迅速调查路线,调派就近的保洁班组与打磨清洗小队增援,成功协助交警部门在40分钟内实现道路交通正常运行。

2023年,台风“苏拉”过境后,天河路至中山大道近4公里的路上布满被狂风吹落的断枝碎枝,单是体育中心周边就有近10棵树木倒伏,堵塞了三条主干道。

在黄金一小时内,李威带着15名保洁员和6台收运作业车清理路面,大的树干需要靠人力移到路基边,李威带头搬运,尽快疏通了所有交通堵塞点。“这里是整个广州交通的大动脉,早一分钟通路,市民出行就多一份保障。”

高标准、严要求

做一个有审美的“细节控”

同为“95后”的蒲健今年30岁,也曾在武警某中队服役5年。

在他看来,环卫工作不仅稳定,还可以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他在退伍后选择入职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二保洁所,入职1年半后就凭借在部队锻炼出的驾驶技巧与维修技能当选副班长,是所在班组中最年轻的工人。

年纪最小,却要负责管理整个团队,是这个青年人职业生涯的一大挑战,但蒲健并不露怯,“我比起工友可能欠缺一些经验,但我愿意主动学习,下苦功夫提升自己。”

对蒲健而言,不同于此前社会对于环卫队伍文化素质低、老龄化严重的刻板印象,如今环卫行业大量引入无人驾驶清扫车等高科技设备,更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对机械感兴趣的青年人,这给了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发光发热的舞台。

  

作为公认的“细节控”班长,蒲健把《天河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熟记于心,以其高标准的操作示范被称为“行走的教科书”。许多工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在新员工培训时反复提到的:“扫干净城市没有捷径,常规路面也好,活动保障也罢,每一个细节都要重视,都要达到标准。”

2024年广州马拉松举办时,恰逢体育中心十五运会场馆刚刚完成升级改造。比赛出发点的环形跑道上有大量施工后留下的黄泥和淤水。

“低位有泥沙,积水不能留着等太阳晒,水车拉边打不掉,只能依靠洒水车前推辅助人工打扫。”蒲健带着二十人的团队干了一个通宵,“那晚是场硬仗,但我们一定要做到路见本色,不仅是为了赛事,也是为了让大家都看到我们天河保洁队伍的专业与素养。”

这位年轻小伙坚信,环卫工人只要拥有“城市审美”,用心去将城市打扫成理想中的模样,就愿意弯下腰去,打磨好每一处细节。

  

今年春运期间,广州东站日均人流量超50万,蒲健带领同事们从早到晚穿梭在人群中,候车厅的地面刚被踩脏,转眼又恢复洁净。

百余名工人投身保障工作的付出,换来了乘客的称赞,也收到火车站管委会特地送来的感谢信。

“蒲班长说,咱们收拾的不是垃圾,是城市的‘门面’。我们要让每个到广州的人都为城市点赞!”他的班组成员老马这么讲道。对即将到来的全运会保障工作,这支环卫队伍表示信心满满。

十五运会倒计时开跑

青春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随着全运会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年轻的班长们蓄势待发,他们表示:“我们的保洁目标是打造‘席地可坐’城市环境,向世界展现最美的天河。”

李威的班组增加了每周“深度保洁”频次,在调整机械作业时间上下了苦功——为了让路面在商户们开店前恢复整洁,也不能过早影响居民休息,他与工人们走访岗顶片区50多家商户与6个小区,统计市民们的需求,深入拆分街巷,列出让大家都满意的打磨“排班表”。

一家早餐店主提到:“以前很抵触打磨机、洒水车这些设备走到我们店铺前面作业,害怕顾客绕路,也担心水渗到店面里。”

李威走访时,也告知大家环卫车辆与商铺必须保持1米2以上的安全距离。“这条安全线也是安心线。”李威解释道,“商户理解我们的工作,主动配合了,咱们城市才能保持干净。”

而蒲健的工作清单上也新增了全运场馆周边110余家临街商铺的“交涉”任务——各商户明确门前责任区域,共同维护赛场周边卫生秩序。

“有些店主一开始不耐烦,觉得我们只是扫垃圾的,怎么还管那么多?其实,我们做的不是‘管’,而是服务。”蒲健掏出手机,展示他保存的一部分商户前后对比照片,“我们把大路扫干净,他们让门前守住洁净,生意一定会更好。

站在商户的角度想问题,他们也会更理解我们环卫工人。”到现在,林和街的商户已经对门前卫生问题产生了“默契”,互相监督,共同维护。

深夜的天河路上,李威班组的5台洒水车已悄然上路;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蒲健与“应急突击队”的工友们正对照着保障方案反复推敲每个细节。

“青春有很多种样子,我们选择在街头书写。”李威的话掷地有声。他们用日夜坚守与细致辛勤,共绘城市洁净长卷,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青春光芒。(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