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贵州优秀复退军人之勇立创业致富潮头的老兵王吉贵

2017-11-21 12:53:00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 (杨锡权 通讯员 陆林)王吉贵,家住贵州省开阳县双流镇用沙村白泥组,现年 57 岁,是一名农村参战退伍军人。说起他,村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位勤奋努力、带领村里人共同创业的老兵。

脱下军装,陷入迷茫与彷徨

\

王吉贵和他的养殖基地

1981 年 1 月,王吉贵告别“头枕边关明月,身披雨雪风霜”的戎马生涯退伍回家,昔日为国站岗的一幕幕还在眼前萦绕,今朝却又不得不反思自己退伍以后路在何方。军人生涯已经画上了句号,现在要回到家乡从头开始,王吉贵感到迷茫和彷徨……看着贫困的家境,作为家里的男子汉,他决定扛起一家希望,于是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独自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在外打工多年,他当过服务员,当过工地搬运工,当过养猪工……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严明军纪的训练,生性刚强的他,在工作上从来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找到机遇,开始自主创业

由于王吉贵长期在外打工,家中全靠妻子一人操持。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家里的经济负担不断增加,看到辛劳操持的妻子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王吉贵就想利用家中的那片土地做点儿什么,多赚点儿钱,不让妻子那么辛苦,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条件。在与朋友交谈过程中,偶然听到朋友说起现在泥鳅市场需求大,但进货市场小,供不应求。有心的他便上网查找泥鳅的相关知识,发现泥鳅在改善贫血、补肾壮阳、恢复元气、滋阴止渴、清热祛湿等方面都有很高价值。经过仔细查阅泥鳅养殖的技术,他了解到泥鳅生长速度快,养泥鳅周期短、效益高,一般 4—5 个月就可以获得收益。于是他找到本组村民罗成俊、伍贤吉等人商量,决定发展泥鳅养殖。多次去外省考察后,说干就干,5 人筹措了 120 万余元项目启动资金,流转了 100 亩土地,将田、土改造为池塘,开始养殖泥鳅。

一波三折,创业之路崎岖

2015 年 7 月,王吉贵及合伙人把从广东汕头运来的 150 万尾泥鳅种苗投入池塘,该养殖基地正式开始养殖。由于养殖技术还不成熟,2015 年底,他们养殖的泥鳅大范围感染了水霉病,一部分泥鳅死亡。这一年,他们的养殖基地亏损 10 余万元。这时,所有的压力都上来了,生产经营出现了危机,资金链被卡死了,泥鳅养殖步入绝境。如此巨大的打击,所有的压力一拥而上,很多人都在劝他:“算了,别再折腾了,再继续下去,窟窿只会越来越大,现在收手还来得王吉贵和他的养殖基地 及。”此时的王吉贵真的是懵了,他感到极其孤独与无助,他彻夜难眠,魂不守舍地守在池塘边上。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就在大家都认为王吉贵很难再起来时,王吉贵却发生了大变样:以前天天魂不守舍的他,又勇敢地爬起来,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在养殖场工作,穿着工作服,喂泥鳅、清理池塘,每天如此。也是在此过程中,他摸索出泥鳅的生活习性,还掌握了对泥鳅生长过程中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王吉贵还与开阳县农业局、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等部门联系,取得了他们的技术支持,大大增加了养殖基地的成功率。

风雨过后,创业终见彩虹

现在,他的养殖场规模已达到 100 亩,600 万尾,年底收益可达300 余万元。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王吉贵准备利用现在国家大扶贫机遇,把附近低保、低收入人群吸收到他的养殖基地中来,采取农民用土地入股、他提供养殖技术的方式,将养殖基地发展到 250 亩,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道路。在养殖基地周围种上各种观赏花木,将基地打造成一个养殖、观光一体的休闲场所。他也欢迎更多的参战人员到他的基地来参观学习,无偿为他们提供养殖技术,他希望带动一批退伍军人,让这批军人把部队严谨、认真、求实、肯干的作风带到群众中,形成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带动周边的困难群众共同迈入小康。

王吉贵说,他现在取得的一小点成绩,得益于现在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名农村退伍军人,不能自恃曾经的战功向政府伸手,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而要以自己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展现出一名合格军人在退伍后的另一段人生风采。

王吉贵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与时俱进的全新姿态奋发图强,始终在带领群众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中坚力量。我们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退伍军人先进创业模范,人民的经济收入会进一步增加,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明天会更富裕、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