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严格对标对表,落实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力量,为进一步扩大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力度,结合福泉特色,3月26日,福泉市组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进军营活动。国歌铿锵有力,政法队伍与人民军队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宪法宣誓,共同观看警示教育片,让人民军队感受政法教育整顿的决心和毅力,政法队伍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并请市人武部部长韦铎同志以“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向全体人员开展国防教育授课,感受人民军队的忠诚、热血、使命、担当。
重温入党誓词
强化思想认识,以“双拥”精神蕴养政法铁军军魂
在福泉这块红土地上,“双拥”已经融入福泉军民的血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1956年福泉获评为“拥军优属模范县”,1993年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以来,已经连续9次获此殊荣。弘扬“双拥”精神,培养一支信仰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政法铁军。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们的政法队伍是人民的政法队伍,都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政法队伍与人民军队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情谊,要用军队的精神塑造政法队伍新形象,用军队的精神铸牢政法队伍忠诚、纯洁、担当。
铭记历史,悟史前行,以“双拥”历史筑牢政法信念之基
学史明德,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福泉市的每一个“双拥”荣誉,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福泉发展史,更是一部福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福泉变革的党史记录。在红军长征两次过福泉的战斗中,市民送衣送鞋、送饭送粮,不畏牺牲救助受伤红军等,在清水江边,百余名苗族群众协助红军架桥过江打胜仗。抗战期间,福泉5000余名勇士奔赴抗日前线保国卫家,百姓筹集数十万元,支援慰劳抗日前线将士,城内数十户百姓滕让家园办两家抗战医院,救治抗日前线受伤士兵。解放初期,数百村民帮助解放军清剿乡野匪患、支援抗美援朝作贡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福泉青年给军属家送一挑柴、送一挑煤、挑一挑水是一项拥军传统。广大军属、烈属老人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送儿孙参军、保卫祖国。军属老人杨翠莲、蔡淑芳、王炳芝等先后送5个儿孙、军属老人姬文山送4个儿子、烈属老人何春芳送3个儿子(1人牺牲)参军入伍支援国防建设。传承至今市民鼓励子女报考军事院校,有的军校学生已在军队成长为将、校军官。近年来,福泉市为部队输送优秀兵员超过500名,其中,大学生入伍300余名。政法队伍了解福泉的“双拥”来龙去脉,汲取“双拥”精神,了解福泉历史的重大变革是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的必然要求。
党史引领,以人民军队奋斗史推动政法队伍建设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90多年来,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政治教育是人民军队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理论指导,“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政法队伍就是要学习人民军队的发展史,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使命,做到持续改革推动发展壮大,教育整顿真抓实改,夯实政法队伍高质量发展根基。(福泉市政法委 韦恩胜 宋星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