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泉市陆坪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管武装要求和各项双拥工作政策,紧跟新常态、拓展新途径,采取“234”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双拥工作载体,推进基层武装部标准化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立“两个台账”。一是建立现(退)役军人服务台账。认真做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对辖区11个村(居)735名退役军人进行摸底走访,并建立个人及家庭信息和困难帮扶、就业创业等服务台账,做到辖区现(退)役军人个人及家庭信息情况清、底数明。二是建立基层武装力量台账。深入开展国防潜力调查工作,依托退役军人和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国防装备潜力数据登记台账,全面提高基层武装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进一步提升军地保障合力。
加强“三个建设”。一是加强乡镇基层武装部建设。严格按照《贵州省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细则(试行)》要求,规范设置“三室一库一家”,并结合基层民兵整组工作,吸纳优秀年轻退役军人进入基干民兵队伍,建立健全日常训练、学习教育、安全保密、工作值班等工作制度,有效提升武装部组织动员退役军人参与国防建设的能力和服务现(退)役军人的水平。二是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认真落实《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基本建设标准》,按照镇级“26个一”、村级“21个一”的要求,规范建设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着力打造既有“军味”特色、又有温馨服务的退役军人服务之家,有效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三是加强退役军人活动阵地建设。以“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多元化”为目标,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立双拥文化广场,配套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退役军人荣誉室训练基地等活动阵地。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老兵讲堂、听老兵讲故事等服务区,满足退役军人多方位服务需求,打造了集教育管理、就业培训、日常活动于一体的退役军人活动阵地。
实现“四个整合”。一是办公场所整合。保持原有机构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将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阵地进行集中整合,统筹推进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正规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真正将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为现(退)役军人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家”,提高军人归属感。二是工作职责整合。按照“权责共融、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原则,厘清乡镇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职能职责,将武装工作中的国防教育、民兵训练、民兵整组、兵役登记等与退役军人事务中的就业创业、优抚帮扶、数据采集、走访慰问、政策咨询等工作进行融合,推动武装工作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同频共振。三是人员力量整合。将武装干事和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员进行整合,在原有编制,人员不减的基础上,配优配强武装干事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明确武装干事与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员联合负责武装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确保有人办事、有人干事。四是服务功能整合。乡镇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整合后,分别按照各自职责处理各自业务,实现从军人入伍到退役整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闭环管理,尤其是在权益维护、走访慰问、帮扶救助、应急处置、军地衔接等方面工作能够统筹安排、高效推进,真正让现(退)役军人实现“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堵塞涉军矛盾漏洞,推动了人民武装工作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