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着力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把复退军人率先脱贫、率先小康“两个率先”作为双拥载体,做足“五个减法”,不断引导、服务、扶持复退军人创业就业,推动复退军人创业就业不断扩面、提质、增效,复退军人创业就业已逐步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是在教育方面“减负”。坚持围绕教育服务民生,结合教育扶贫,抓好复退军人子女入学保障,在全省率先免除高中阶段学生收费,有效避免复退军人子女入学增加家庭负担。将进入精准扶贫系统的复退军人家庭困难子女,纳入“两免一补”“教育扶贫”等惠民政策保障范畴,给予“雨露计划”“集中关心关爱”等助学帮助,优先保障复退军人子女入学。
二是在医疗方面“减压”。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做到分人救助、分病救助,有效减轻复退军人看病就医压力。对进入精准扶贫系统的复退军人家庭,优先纳入大病保险、优抚医疗等政策范围;逐步建立健全参合参保资助、门诊医疗救助、大病住院救助、慢性病签约等“四位一体”的救助模式;对重点优抚对象在“一站式”服务结算机制报销基础上,再提高5%的医疗救助比例;对建档立卡的五保户、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在医疗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由财政全额兜底其在政策范围内自付医疗费用。
三是在住房方面“减难”。不断加大复退军人住房保障,减轻复退军人购房、租房、建房等困难。对进入精准扶贫系统的退伍军人家庭,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范畴,优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纳入住房困难补助。对未进入精准扶贫和危房改造系统的,房屋维修或新建,核实后由市财政给予每户5000—20000元补助。
四是在保障方面“减忧”。扎实抓好民政兜底保障,为复退军人化解“忧心事”,切实解决好复退军人生产生活问题。开展低收入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困难退伍军人的调查摸底,在对象上突出“精”和“准”,实行动态管理、分类保障。对因疾病、突发事件及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家庭,民政部门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五是在费用方面“减免”。坚持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做到“减”“免”并举,为复退军人创业就业畅通渠道。开辟“绿色通道”,对复退军人创业减免注册登记、变更登记等相关费用,主动协调完善审批程序,降低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审批门槛。近年来,主动为兰鑫石墨、红色出租客运、杜寨何首乌专业合作社等数十家复退军人创业企业办理了经营许可、从业资格等相关手续,有效降低了复退军人创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