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福泉市“四坚持四构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2019-04-30 10:35:00来源:福泉市政府办
近年来,福泉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建双拥工作新载体,丰富双拥工作新内容,形成了双拥工作提质跃进、跨越发展的新格局,双拥工...

近年来,福泉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建双拥工作新载体,丰富双拥工作新内容,形成了双拥工作提质跃进、跨越发展的新格局,双拥工作呈现协调共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压实“双拥”责任,努力构建全民双拥新气象。制度建设聚焦新常态。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市委主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政协商议”四位一体双拥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适时研究双拥工作,市政府定期召开双拥工作联席会,市人大每年听取一次双拥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视察,市政协每年协商一次双拥工作,实现双拥工作四家班子齐抓共管格局。同时,市级设立双拥创建专职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出台了军地合署办公、党委议军会议、军地协作等工作制度。服务方式紧跟新常态。出台《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实施方案》,将87项创建指标、60项重点工作任务、14项急需重点突破的难题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落细。制定《福泉市争创双拥“九连冠”——“双九”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机制改进、拥军优属、氛围提升、优先安置、优先调配、优先就学、精准扶贫、精准助力、精准扶持“九项行动”,全力构筑网络服务、三后服务、精准扶持“三大体系”,努力夯实制度、群众、社会“三大基础”,突出解决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三大重点”。制定《福泉市退役军人率先脱贫率先小康计划》围绕军人“后路、后院、后代”三大问题,将全市210名困难退役军人纳入精准扶贫系统,2017年全市109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210名困难退役军人结成帮扶对子,并对贫困退役军人实行动态化管理帮扶。服务机构体系建设适应新常态。紧扣机构改革要求,“三横一纵”搭建福泉市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市级层面“横向”挂牌成立福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福泉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并在主城区组建黎峨社区双拥秧歌队、城北社区夕阳红拥军秧歌队、市老年大学双拥志愿服务队等基层拥军服务组织;“纵向”建立“市-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在市级和乡镇(街道)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各村(社区)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体系。

坚持拥军优属作为使命,努力构建和谐奋进新格局。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坚持将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征兵工作、武器装备维护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近年来,共匹配资金830万元用于改善部队基础设施及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划拨土地60亩、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驻泉部队营房。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列入国民教育及部队教育规划体系,坚持把双拥教育纳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中小学和部队思想教育计划,拓展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形式普及国防教育知识。创新国防教育载体,建成福泉市国防教育馆并投入使用,大力推动双拥文化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双拥文化环境,有效提升了全市军民对双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双拥创建工作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多形式开展双拥活动。大力弘扬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推动双拥精神深入人心。涌现出了30年如一日从“拥军大姐”到“拥军妈妈”的道德模范、“福泉好人”李应群,“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兵妈妈”谢建菊等一批拥军典型代表,“拥军妈妈”也由“一个”带动发展到“一群”。积极营造双拥良好氛围。创建并打造“双拥街”“双拥大道”,设立并开放双拥陈列馆,创作并唱响福泉双拥之歌,塑造并弘扬福泉双拥精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全方位开展双拥宣传。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西南民兵》、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深入我市双拥创建一线进行采访报道。

坚持将优抚安置作为担当,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福泉市历年来高度重视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增强退役官兵及其家属为国防事业奉献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保障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经费投入到位。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修缮烈士纪念设施、退役军人接待转运站、光荣院、优抚医疗定点医院、退役军人培训基地、退役军人之家等基础设施及活动场地,从根本上解决硬件不足的问题。补助发放到位。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补助发放和立功奖励标准。目前,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已达29668元/人,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0%兑现。政策落实到位。采取指令性安置和鼓励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探索随军家属“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安置新路径,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万元,对随军家属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并连续3年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采取入学入托优先、降分录取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驻泉官兵子女入学后顾之忧。关心关爱到位。结合省、州做好复员退役军人困难帮扶工作的“十条意见”,及时出台相关工作制度,切实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合理诉求和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行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就医优先等优先优惠政策。通过“五个一点”(政府拨一点、危房改造投入一点、结余优抚经费补助一点、组织社会捐赠一点、优抚对象本人出一点)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坚持将拥政爱民作为天职,努力构建稳定新格局。政治教育强意识。驻泉部队始终坚持把拥政爱民教育作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官兵深刻理解做好拥政爱民工作对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扶贫帮困暖民心。近年来,驻地部队官兵组织开展义务劳动达1000余人次,捐资6万余元帮扶辖区贫困户60余户;修建饮水工程近20公里、人饮工程13处;先后对60个村寨共2000余名农民开办种养殖培训班20期,带动创办种养殖场15个。急难险重显本色。部队在全力支持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等危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英勇善战,特别是在我市的“11·1”爆炸事故、“1·23”森林火灾、“8·27”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中,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面对危险,英勇无畏,始终坚守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最大限度地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