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传喜讯,军民奏凯歌。2月27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福泉市又一次夺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奖牌,这是福泉市第七次获此殊荣。福泉市双拥工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军事机关的指导下,全市党政军民上下齐心协力抓双拥,军民群策群力创辉煌,迎来了双拥工作提质跃进、跨越发展的春天,军地各项事业呈现协调共进、融和发展的新局面。硕果累累的双拥业绩,见证了福泉市党政军民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高度重视,树党政军民齐抓意识
多年来,福泉市委、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党政军民共抓双拥工作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战略意识,增强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双拥工作推上新的台阶,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领导高度重视。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安排,来落实。根据领导工作变动及时调整双拥工作机构,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部队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乡镇(办事处)、部门(单位)和驻泉部队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出台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实施方案》,召开了推进会,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双拥工作考核机制,每年都要与双拥工作成员单位签订《双拥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加大双拥工作力度。
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制度,福泉市完善各项双拥工作机制,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军地合署办公、党委议军会议、抢险救灾军地协作制度等八项双拥工作制度,并按照各项制度的要求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使福泉市的双拥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加大投入力度。近几年来,支持部队建设经费770万元,匹配双拥工作办公经费28万元,两节慰问费108万元,优抚费156万元,双拥宣传等经费100万元,社会各界捐资投资双拥工作经费达30余万元,形成双拥工作经费投入多元化的新格局。
强化宣传,营造全民创建良好氛围
福泉市将双拥工作纳入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每年年初,将双拥工作内容作为各级各部门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即学校纳入教育计划;企业纳入职工教育计划;村(居)、社区纳入社会教育计划;机关单位纳入干部职工思想教育计划;驻泉部队纳入官兵思想教育计划。并利用“八一”和征兵期间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国防日”、清明等节日开展大型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每年都要组织新入学高中生进行军训,组织以“国防”为主题的演讲、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
他们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拓展双拥宣传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市政府网站专门开设了双拥宣传栏目,市电视台和《今日福泉》也对各种双拥活动进行及时的报道,同时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新闻频道、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贵州民政》、黔南电视台、《黔南日报》等媒体多次对福泉市的双拥工作进行报道。创作了《福泉双拥之歌》,作为福泉红歌传唱歌曲,组织全市双拥成员单位开展《福泉双拥之歌》合唱比赛;编写《福泉双拥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发放到中小学校,让双拥工作进课堂。印制发《福泉双拥工作画册》,展示福泉双拥工作成效。
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在各乡镇、办事处及主要街道或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双拥宣传牌、双拥宣传栏等,达到全市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双拥工作的目的。目前,建设“双拥一条街”、“双拥广场”等,必将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万民齐心,掀共建双拥模范城热潮
以“共建双拥模范城”为主题,开展丰富的活动,掀起新一轮创建双拥模范城热潮。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活动注重平时与重大节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八一”和春节期间,都要定期组织慰问团到驻泉部队、驻匀部队进行慰问,到各乡镇、办事处优抚对象及烈军属家中进行走访,送去慰问金及慰问物资。
积极在全市双拥成员单位中开展军民共建双拥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50余个创建单位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驻泉部队购买冰箱、电视、电脑、照相机和其他办公用品,改善部队办公条件。全市开展的慰问活动共送去慰问金和物资达100万余元。同时,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企业、个体业主等在春节、“八一”等节日期间也积极开展慰问部队活动,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达30余万元。还通过召开座谈会、举行文艺进军营、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为优抚对象免费体检等活动,丰富部队官兵文娱生活,个体户刘璇18年来坚持为驻泉部队官兵义务理发,培训理发技能技巧;兴鑫驾校、市职业中学为驻泉官兵和退伍军人每人优惠近1000元学习驾驶技术和其它技能技术;退伍军人程朝贵在“5.12”汶川地震期间,免费安置四川籍什邡受灾军人家属15人达50余天;退伍军人李松、吴洪奇在抗旱期间,坚持为受灾百姓义务送水达40余天;个体户聂宁3年来为驻泉武警23名退伍战士购置皮箱作为退伍纪念;个体户李兰、宋敏和金山办事处群众余述华每年端午节为驻泉官兵送粽子、春节送腊肉、送肥猪等。
落实政策,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福泉市建立和完善了各项优抚政策,维护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每年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比例来增长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标准。在乡老复员军人的年人均定补标准是1332元,现在到5506元,平均每年增加近700元。三是军属人员和残疾军人的抚恤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发放。福泉市每年有近300名义务兵家属享受群众优待金,义务兵家属严格按照上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进行兑现, 2008年优待金年人均标准为2455元,2009年达到2922元,2010年达到3291元。每年对立功受奖的干战发给奖励金万余元。同时积极开展对重点优抚对象“爱心献功臣”活动,每年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单位)以不同方式参加了“爱心献功臣行动”,帮扶优抚对象300余人。在落实优抚“安居工程”工作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优抚对象安居工程。截至目前,财政拨款150万元为412户优抚对象修建安居工程。在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上,福泉市作为全州优抚医疗保障改革试点单位,认真探索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新路子,于2009年8月出台了《福泉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站式”结算网络,避免优抚对象看病就医难、报销难的现象发生。通过不断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2010年5月20日在福泉市召开了全州优抚医疗保障工作现场会,受到各兄弟县(市)的好评。
福泉市还强力推进安置工作改革进程。积极开展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采取指令性安置和鼓励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虑到退伍军人的切身利益,每年除二等功和转业士官采取指令性安置外,拿出16个工勤岗位编制,开展竞争上岗,解决退役士兵就业。对未竞争上岗位的城镇退役士兵,发放自谋职业金,并落实税收、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和技能培训补助等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自谋职业补助金按照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进行发放,2008年发放的年人均标准为23000元,2009年为37000元,2010年达到4万元以上,三年来共发放了自谋职业补助费236万元。在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安置工作中,认真落实“两个待遇”,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扎实开展“双带”活动,是福泉市双拥工作的又一特点,坚持把“复退军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双带”活动来进促“双拥”工作。为了使退伍军人和民兵更好地开展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积极组织科技、农业办等单位,举办农业科技培训85期,培训复退转军人和民兵3000人次,有效提高了他们致富的能力。积极帮助指导他们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创办创业基地等,目前已建有“双带”典型17个,以复退军人领头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8个,退伍军人杜杰领头的高坪镇蔬菜协会获得国家、省、州民政部门表彰。
办好实事,保障部队正规化建设
福泉市近三年来,为改善部队训练及办公场地,市级财政先后投入691万元支持部队建设。其中:在新城区划拨37.8亩土地、投入496万元修建了市人武部营房、射击场、民兵训练基地。划拨15.15亩土地、投入65万元修建了市消防大队营房、运动场和办公楼,新组建了消防一、二中队。投入130万元为市武警中队维修了营房、训练房、娱乐室。为适应发展需要,在洒金大道旁划拨了9亩土地,为武警中队新建营房。同时,将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民兵整组、报刊订阅、武器装备、部队补贴等各项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三年来共为市人武部匹配经费403万元,为市消防大队匹配经费310万元,为市武警中队匹配经费61万元。2008年福泉市人武部被成都军区确定为成都军区农业县人武部按纲抓建试点单位,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受到了成都军区的好评。
该市各级各部门根据部队需求,积极采取各种办法为部队送电脑、送物资,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市文化部门派出舞蹈老师和音乐老师为部队进行文艺指导。市教育部门义务为部队战士开设职业培训班、文化补习班,为驻泉部队的战士举行技能培训班,培训驾驶、电工技术。今年,在对驻泉士兵培训职业技能中,为他们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金,力争让他们三年内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金山办事处、牛场镇分别为两个武警中队送去了500册图书,创办图书室等。
该市教育部门出台了烈军属子女入学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坚持开展“烈军属和现役军人优先”的挂牌服务;旅游景点对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实行免费参观;卫生部门对现役军人就医实行免费,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减免等。
福泉市在每年的征兵工作中,从宣传教育、严格标准和规定、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严格要求,使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每年都较好地完成了征兵工作任务,35年来未出现过责任退兵现象。
拥政爱民,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长期以来,部队十分尊重地方,尊重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本质。
一是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上奋勇当先。三年来,驻泉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出警321人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2008年凝冻灾害期间,武装部、民兵预备役部队2万余人次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在陆坪、道坪等乡镇组织民兵3000余人次协助林业部门清理共搬运木材115车800余吨,参加森林火灾扑救25起,挽救森林128公顷;今年共投入部队官兵、民兵1000多人次,积极投入全市百年不遇的旱情救灾中。
二是在扶贫帮困上倾力作为。驻泉部队积极开展义务劳动,参加帮扶帮耕、扶贫帮困活动。三年来,每年为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义务劳动达800余人次,共送化肥32吨,赠衣物棉被300多件,帮扶贫困户100余户,为地方贫困学生捐助资金达10万余元。武装部协调资金3万余元,自筹资金1.5万元,组织民兵210人参加仙桥乡的村级公路建设。出动民兵500余人在谷汪、龙昌、牛场等乡镇为当地群众制作烤烟漂浮式育苗标准厢180厢等。
军民共建,显现示范典型效应
福泉市53个军民共建对子做到了有组织、有公约、有标志、有活动、有成效。自2008年以来,民政、科技、农业、教育等部门为部队开展义务“送知识、送技术、送文艺”等活动到军营28次,组织部队为地方开展军训45人次、英雄事迹报告会3次,国防知识竞赛5次,打靶活动90余次。去年7月25日,驻泉官兵指战员共40余人到双桥村金鸡山红旗一、二组帮助老百姓平整路面;7月27日至29日在金山办事处开展为期三天的首届“军民运动会”;8月1日在电影院举行“军民共庆建军83周年晚会”。同时该市还注重共建载体的建设,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开展创建了“双拥林”、“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文明村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退伍军人双带示范基地”、“双拥一条街”等活动,使军民共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凝聚力量,谱写双拥壮丽乐章
福泉市凝聚各方力量抓双拥,发扬传统不断开拓创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福泉市双拥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新业绩,涌现出了一批双拥共建先进典型:市地税局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单位,市国防办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原市双拥办主任谢建菊同志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先进个人,金山办事处被评为全国图书援建先进单位,杜杰、李松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市人武部先后被成都军区和省军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旅团级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作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军区评为“抗凝救灾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市消防部队被省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基础建设先进中队”、“消防目标管理二等奖”等。
福泉市将高举军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不辱使命,开拓前进,努力使双拥工作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迈进,取得更加辉煌业绩。(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