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泉市金山街道坚持以党建扶贫为统领,在帮扶措施、精准施策上有力、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特色农业增效益。坚持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集中创建双谷“金谷福梨”种植、岔河老山寨葛根种植示范点,摸索形成“1+3+X”产业扶贫弹性模式。“1”即是通过龙头企业或公司打通“技术、管护、销售”渠道,实现贫困户抱团发展并形成聚集效应。“3”是围绕全市梨茶畜三大产业做文章;“X”是各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走适合自己的脱贫和发展路子。通过以上措施,新建梨园面积9600亩,仅梨产业财政资金就投入1152万元,贫困户种植面积2393亩,涉及275户 834人。
项目建设改面貌。扎实推进“三下沉三整合”,延伸触角在村民小组上建立党小组,并坚持党小组示范带头,整合项目资源,累计投资专项资金2980万元修建通村通组道路78条190公里,5座便民桥建设缓解群众行路难问题。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才力创建双谷美丽乡村示范点。目前,双谷村已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生态体育公园、全国知名梨园之都、并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启动老山寨高山云雾原生态养生园扶贫项目建设,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中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扶贫政策,老山寨由最穷、最偏远、交通最闭塞古老深山变为了现在的美丽乡村。
实施移民(危房)保民生。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户一策开展扶贫工作,投入846.56万元改造农村危房763户,改善211户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完成移民搬迁106户437人,涉及贫困户15户68人。同时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实现653个重点贫困人口政府兜底保障“全覆盖”。
智力扶贫提本领。实施“贫困户技能提升”工程,整合扶贫、人社、教育、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对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5期,累计完成培训2200人次,184人参加劳动技能,发放技术资料4000多份,通过培训,增强群众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自主脱贫能力。
就业扶贫助增收。按照一户一人就业要求,通过精准摸排辖区工地、企业、服务行业的用需求,通过三个劳务公司主动瞄准用工市场和用工单位,优先引导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贫困户外出务工创业、就业人员470人(其中省外184人、市外省内39人、市内村内247人)。贫困户通过务工每年每户可创收6000元以上,全办现在有58个贫困家庭自主创业,预计年内均可实现脱贫。
教育扶贫利长远。坚持把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扶贫助学贷款、“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金秋助学”“国酒茅台·国之栋梁”“泛海助学计划”及湖南商会助学扶贫等渠道,保证孩子上得起学,落实资助贫困生89人,累计发放资助金32余万元,其中大学圆梦21人。
金融扶贫闯新路。用好金融扶贫政策,对接福泉富民村镇银行,选派5名客户经理挂任岔河、双谷等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269户贫困户获得“特惠贷”1210.5万元,其中71户群众用于入股龙头企业分红,每年可享受3000元至4000元利润分红。鼓励贫困户以“特惠贷”资金加入合作社或者公司共同发展。如湖南商会鑫利液化气储备充装有限公司,28户群众用“特惠贷”入股,每年可按8%进行分红,每年可分4000元,仅此一项可分红11.2万元;岔河片区43户贫困户用“特惠贷”入股隆熙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6%进行分红,每户可分3000元,此项可分红12.9万元。其余198户贫困户利用990万“特惠贷”进行种养殖发展,每年每户预计可增收3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