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永不倒,感情永不淡,步子永不停”这是贵州省福泉市多年以来双拥工作沉淀下来的双拥精神,福泉军民不等不靠,努力拼搏,在福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开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新精彩,福泉军民的努力付出,也形成了诸多福泉双拥好经验、好做法。
四位一体军地共建打造双拥“硬实力”
福泉党政军民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健全“市委主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政协商议”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周调度、月督查、季考核、年兑现,由市双拥办下发“工作调度指令”,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双拥工作纵深发展。
福泉市率先在全省公开招聘退役军人作为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专职人员,享受村级副职待遇,目前,全市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共配备专兼职人员127名。福泉市创新性开展市、乡、村三级人民武装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按照职责、人员、阵地“三融合”,全面推进基层人民武装正规化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基层人民武装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无缝对接和便捷高效。福泉市开发“福泉双拥”APP,实现退役军人事务服务精准化、便捷化。
福泉市将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征兵工作、武器装备维护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改善部队基础设施及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接待转运站、光荣院等基础设施。
上下联动拥军优属营造双拥“软环境”
福泉市逐年提高补助发放和立功奖励标准,提高自主择业退役军人经济补助标准,严格兑现义务兵家庭优待,兑现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子女上学各类优惠补助。福泉市培养40名退役军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双向扶持资金,专项扶持退役军人创业。
福泉市出台复退军人“率先脱贫、率先小康”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复退军人家庭生活、住房、医疗、子女受教育等困难,做到关心关爱到位、创业引导到位、产业扶持到位、技能培训到位。全市210名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退役军人,210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全部脱贫出列。
据统计,4年来,共发放创业贷款贴息235万元,建成创业示范基地11个,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园,培育退役军人企业19家,出台退役军人医疗等优惠政策,全面实行退役军人免费乘公交、游市内景区景点免费等政策。
军民齐心团结发展创造双拥“内动力”
驻泉官兵在抢险救灾、火箭残骸回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捍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驻泉部队积极参与“平安福泉”创建,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福泉市连续3年被评为贵州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
驻泉部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4年来投入、协调资金220万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支农帮扶1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种养殖培训20余期,惠及2000余名农民,带动创办种植养殖场13个,帮扶贫困户60余户,为地方学校和贫困学生捐助物资10万余元。
为了让双拥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福泉市提质改造双拥陈列馆、烈士陵园,建成双拥文化街、双拥大道、双拥公园,开展“双拥在我心,军地一家亲”拥军活动,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自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氛围浓烈。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塑造双拥“外形象”
福泉市深化国防教育,投入55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国防教育馆,免费向市民开放,拓展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回味军旅、重温友情”国防教育活动。福泉市在福泉中学建设“双拥文化园”,展示考上军校校友、优秀军人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让红色基因血脉相传。
福泉市树立拥军优秀典型,激活“主角色”,涌现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兵妈妈”谢建菊等一批拥军典型代表,树立了以贵州省道德模范罗茂盛、全国双拥先进个人杨颖等为代表的一批退役军人榜样。
福泉市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结合地域实际特点融入双拥工作,以双拥工作带动福泉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双拥模范城创建水平,开创了一条走向辉煌的双拥之路。(李军、张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