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精准扶贫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脱贫摘帽”勿贪求政绩搞“数字脱贫”

2017-03-10 09:53:34来源:西部网

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新华网 3月7日)

犹记得习总书记在谈到扶贫时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此次总书记再次指出,脱贫“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如何扶一个富一个?如何好事办好?此中深意值得认真思量。

目前,全国贫困地区对“脱贫摘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贫困县十分积极,层层加码,甚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和“数字脱贫”的苗头;而有些贫困户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却迟迟不想脱贫。甚至少数地方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退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扶贫数字上,一些扶贫干部不敢说准确数字,仅仅满足于“大概”、“也许”、“差不多”、“说不好”、“过去就是这样”之类的说法。数字是否“精准”,事关脱贫是否“精准”。究其原因,还是一些贫困地区追求政绩,为尽快甩掉贫困帽而弄虚作假搞出来的“数字脱贫”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工作不仅是帮助困难群众拔掉穷根,也需要拔掉基层治理中的“穷根”。比如,不开展养殖培训,不建好销售渠道,把“扶贫羊”送到老乡手中转身就走,第二天就难保不被贫困群众吃了;再比如,见到扶贫款就想方设法“制造资格”分杯羹,遇到扶贫难题就无人问津,好政策怎么有好效果?精准扶贫,本身就是一件高度复杂,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不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怎么能走出光输血不造血的困局?同时需要有严厉的退出机制,部分贫困地区近年发展很快,但由于贫困县扶持政策含金量较高,退出机制不完善,其中不少戴着贫困帽不愿摘,客观上造成了一些非常需要帮扶的县得不到应有的扶持。

扶贫工程需要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当前,这样的“扶贫”同样迫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确保扶贫政策目标不落空,各类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依靠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为落实不力、裁断不公等中梗阻问题兜底。

总之,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需要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去“脱贫摘帽”,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不拔苗助长,更不搞“数字脱贫”。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