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精准扶贫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平利脱贫攻坚的“7+3”

2017-02-10 09:40:52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郑斐 通讯员 刘勇 沈奕君 )平利县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支部+X”精准扶贫模式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在省市“七个一批”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创新发展出以兴办社区工厂脱贫一批、发展电商脱贫一批以及资产收益脱贫一批,闯出了一条平利脱贫攻坚“7+3”的新路子。

社区建工厂,脱贫有希望

八仙镇的贫困户张清群,参加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后,到城关镇药妇沟社区的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当上工人,每月工资1800元左右。按照移民搬迁政策,她又在县城的平利花园争取到一套二室一厅的廉租房,彻底脱了贫。

像张清群这样的,在平利有300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有500余人。社区建工厂,让群众脱贫有了希望。平利县以推进精准脱贫、充分就业、推动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解决搬迁户群众的就业增收难题。

“社区+农业园区”“社区+乡村旅游”等发展路径,使平利搬迁群众能够灵活就业,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使社区居民成为“产业工人”,让“小工厂”成为“大产业”。

目前,全县已创办社区工厂35家,辐射全县11个镇、20个集中安置社区,吸纳群众就近就业3000人以上,在岗工人月平均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快致富”。

配股分红,激活扶贫资金

今年9月,长安镇双杨村47岁的谢福伦,一家四口按每人500元,在村上领到分红2000元,“临到现在,赶上了好时光,待家里都能领钱,如果我们再不动起来,真对不起党的好政策。”

谢福伦嘴里的“好政策”,是平利县建立“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为了扩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产业规模,使贫困户获得持续稳定收入,实现“精准扶贫、互惠多赢”的目标,把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拴在一起,平利县在总结农村“土地流转”、“两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六类资产收益扶贫途径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即:固定资产收益、农户“双权”资产收益、农村“三资”资产收益、三权抵押贷款收益、资源开发收益和财政资金虚拟量化配股收益,把贫困户分散、沉睡的各种资源要素转化为资产,整合到优势产业平台上,以资产入股、有偿租赁、扶贫资金配股等方式获得资产性收益。

截至目前,平利县因资产收益增收的在册贫困户达749户2272人,人均增收504元。同时,他们与省供销企业集团协力推动产业扶贫,将1500万元以股权形式精准投入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转型合作社或联合社,以“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电商+”实现群众就地增收

开业10天,就挣了2700多元服务费。农村淘宝让三阳镇蒿子坝的但汉芳实现了不出门就挣钱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电商进村入户,建立“县有运营平台、镇有运营店、村有运营点、户有运营线”的电商营销体系,使贫困群众能够持续增收。8月12日,平利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项目,经过两轮的培训和考试,从1980人中选出46名高素质的“农村淘宝”合伙人,让他们引领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从组建电子商务协会、农产品生产流通协会到淘宝微商协会,平利县积极引导贫困户、搬迁户、大学生、社会青年参与电商创业。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财政、金融、土地等配套扶持政策,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相关部门500万元扶持资金和5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并争取到国家电商示范县1500万元项目资金,扶持电商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电商产品展示中心。

平利县采取“电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等办法,促使电商网店、微店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把贫困户生产的特色产品卖出去。对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他们开设网店微店,通过扩大销量倒逼企业扩张基地规模,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