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杨)“我们村里有170多户、773位村民。”“我们村里的‘四老’人员作用发挥得不错!”“只要大家投入真情真心去驻村,我们村一定会越变越好!”……不过几天时间,自治区政协机关2017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先遣队员们已经习惯用“我们村”作为开场白。
自治区政协机关驻村点是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原本有6支工作队负责6个村的驻村工作,今年起增加到8个村。
4日14时,当记者拨通自治区政协机关2017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盛春寿的电话时,他刚从一位老党员家里回来,“这几天要把宗教人士、‘四老’人员、贫困户等先走访一遍,‘访’的工作必须做在前头。”他说。
参加县委收心会,与县领导、乡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见面,入户走访……驻村几天来,盛春寿几乎忙得脚不离地。
其实,自从1月31日登上前往巴楚列车的那一刻起,盛春寿就带领11名工作队队长和骨干忙起来了。他们召开碰头会,对抵村后要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研究,火车上的头脑风暴更是让人“脑洞大开”,思路更明确了。
短短几天,阿亚克喀拉库勒诺尔村,这个听上去有些拗口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印在盛春寿和队员们心中。“这个村原先是巴楚县水利局的驻村点,这几天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工作队队长进行对接,熟悉环境、了解村情、学习经验。”盛春寿说,这个村是贫困村,但人口少,只有773人,“船小好调头,这是优势。我相信只要坚决围绕总目标,把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把‘八项任务’干出实效,就一定能做好驻村工作。”
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周远生也很忙,他是自治区政协机关驻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硝迪盖托格拉克村工作队队长。“2月1日下火车后,到了村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村‘两委’班子、村里30多位党员见面对接了解情况,心里有底了。”周远生说,每天19时,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警务室干部都要共同召开村情分析研判会,“这是学习了解村情的好机会,我来驻村后每天都参加。”
27岁的阿不力米提·阿不都热合曼去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自治区政协机关参加工作。这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小伙子对农村充满新鲜感,从前连麦苗长什么样都没见过的他,很快迷上了阿亚克喀拉库勒诺尔村这个小村庄。“来之前我还担心会不适应,可是村民们脸上淳朴的笑容一下子让我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因为有双语优势,驻村后的几天里,阿不力米提主要担任翻译工作,与盛春寿一起入户走访、对接情况。他还去看望了自己在村里的亲戚艾买提·玉山,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脱贫致富。“听说我要驻村,我的大哥高兴得很,我告诉他,有了驻村工作队,我们的村子会越来越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左文龙今年担任吉格代力克巴格村工作队队长。来村里没几天,他这个“大朋友”就和小朋友打成一片。2月4日下午,在村民家走访时,8岁的热合木图拉·肉苏兴高采烈地报告他一个好消息:在上一批工作队叔叔阿姨的帮助下,他的汉语水平飞速提升,期末考试语文考了95分。“以后你给伯伯教维吾尔语,伯伯教你汉语吧!”两人愉快地拉钩约定。
具来提·阿布力米提是恰江村工作队副队长,2015年他就曾驻村一年,今年又主动报名。“村里的变化特别大,村民的笑容最能说明这三年的‘访惠聚’驻村工作成效有多大。”到村里后,具来提每天要和村干部、上批工作队队员一起走访10户群众,他发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已经深深埋在各族群众心中。
马新海是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翻译处处长,今年担任叶尔坎买里斯村工作队队长。他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新疆历史文化等颇有研究,再加上精通双语,开展工作更是如虎添翼。2月5日中午,他抽空加紧备课,“明天晚上我要去农民夜校讲课,第一课就讲民族团结。我们要进一步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百姓心中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