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精准扶贫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村民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2017-02-04 14:29:02来源:天山网

\

驻村工作队和乡领导调研观摩高原香蒜种植。

巴州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全村132户433人中有77户241人为贫困户,巴州安监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从转认知、找资金开始,多点推进,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带领村民共奔小康路。

庭院经济“活了一池春水”

每天一大早,村民巴拉提·伊敏就忙着给院子里饲养的“小宛鸡”喂食,妻子在一旁打着下手。

“小宛鸡”不仅肉质好、食性广,而且产蛋量高。目前,巴什克其克村当地小宛鸡成活率达95%,大鸡一只能卖70元,小鸡能卖60元,鸡蛋每枚能卖1元。工作队分析后认为在贫困户家养鸡可获得稳定收入,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明年,我准备再圈3亩地,多养500只鸡”, 巴拉提·伊敏说。

自驻村以来,工作队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不返贫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励和引导贫困户在庭院或房前屋后种植枣树、核桃、枸杞等果树,以及饲养“小宛鸡”、鹅、鸽子等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既绿化美化激活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工作队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及爱心捐款。2016年5月,用募集来的11万元为贫困户发放1540只30日龄的“小宛鸡苗”,并为贫困户制作了鸡笼。年底,每户养鸡收益可达2190元。

科学喂养家禽对于村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队协调县畜牧养殖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并请乡农技专干定期为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现在,养鸡已经成为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的主选。

产业养殖“跟上了大形势”

年初,工作队对77户贫困户的情况过筛子般细细捋了一遍,按照“扶贫攻坚,产业当先”的思路,外联内地养殖企业、内接本地养殖大户,用养鹅、养鸽这些村民并不陌生的养殖业,引导村民将鹅和鸽合作养殖形成产业。规划出“工作组+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这个模式,明确了风险由工作队承担,贫困户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发给贫困户。

2016年6月中旬,工作队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募集资金共计7万元,购买了1500只优质鹅苗、1128羽鸽子苗送到新成立的合作社,分3个点集中养殖。

安外尔·日杰甫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我到内地买进一批泰州鹅的仔鹅,肉质细嫩,且鹅绒、鹅胸、鹅蹼、鹅肝、鹅蛋市场上需求很大,全身都是宝。”据测算,年底前,合作社除去养殖成本,养鹅户每户可分红972元,养鸽户每户可分红638元。

现在,村里掀起了养鹅和肉鸽的热潮,合作社的养鸽、养鹅业也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经济效益明显,前景光明。工作队队长邱生桥说:“养殖规模扩大后,将给贫困户家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助力贫困户依靠双手脱贫致富。”

高原香蒜成为“致富粮仓”

在2016年第五届亚欧博览会,布展在乌鲁木齐的巴什克其克村香蒜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非常适合古老品种高原香蒜的生长,出产的高原香蒜质好价高。工作队引导村民种植高原香蒜,让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

近三年来,工作队多方宣传,引导村民克服传统农耕思想,将高原香蒜作为主要种植农作物。2015年试种了20亩,使用了5个品种进行杂交试验。2016年试种50亩,经过多轮的选育,目前已将香蒜改良为皮薄肉厚个大的稳定良种,而且使大蒜素含量提高到了0.8%,远远优于普通蒜5至7倍。

大蒜有了高颜值后,山东、山西的客商慕名而来,以全州最优价10.5元/公斤被抢购一空,村里的200亩香蒜,每亩平均可收450公斤4725元,除去成本,每亩纯利润达到3000元。

“目前香蒜杂交技术成熟,品质好、个头大,我们在保证粮食种植基础上,继续扩大香蒜种植面积。”工作队副队长曼德来说:“采用山东大蒜密植机器,加密植株间的行距和株距,从每亩2万株可增至6万株,同时对种植香蒜的农户普发窄锄护墒,施用农家肥养墒,亩产上千公斤不成问题。”

现在,工作队以庭院经济为牵引,辅以“工作队+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养殖模式,结合村域高原香蒜、畜牧养殖优势产业,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整体脱贫“摘帽”。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