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培生 张春燕 记者 霍强)“以前冬闲时,闲的人心里发慌,现在村上把大家组织起来,请老师教剪纸、教腰鼓秧歌,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让人心情舒畅,还改变了村风,打麻将、闲逛悠、戳是非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日前,哭泉村麻庄村民王小琴如是说。
其实,这是宜君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出的硕果,也是全县大力繁荣农村文化的一个剪影。
去年来,宜君县围绕“学”和“做”上心用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戴胸牌、亮身份、转作风、晒服务”活动,利用冬闲走乡入村,积极进行文化精准扶贫脱贫,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称赞。
秋收冬藏。每年的11月至来年3月,都是当地群众最悠闲的时候。为此,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集中在5个文化精准扶贫重点村,开展“每周送一次培训、每月送一场电影、每季度送一场节目(综艺或戏曲)、每年举办一次民间艺术培训成果展览”活动。通过开展剪纸、农民画、腰鼓、戏曲、秧歌社火等培训,实现文化脱贫重点村有一个秦腔自乐班、一个剪纸或农民画创作团队、一个广场舞或舞蹈表演队、一个秧歌社火表演队、一个专业文化(图书、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员的“五个一”目标,切实增强贫困村的文化“造血”功能。
“虽然现在农民生活好了,但是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省级文化传承人王改银说,很多艺人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技艺免费传授,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手中跃动,顷刻间花鸟鱼虫、山水田园、人物等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有的乡村腰鼓敲的咚咚咚,扇子转的呼呼呼,村民们热情高涨,就像过年一样……”
宜君县还积极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带动了当地特产、小吃、民俗蓬勃发展。剪纸、农民画、泥塑等手工艺品,也逐渐成为群众创收的有效途径,有的还卖给了外国游客。每年县文化馆还定期举办剪纸、农民画、面花、书法、秧歌等创作培训班,并计划在全县范围开展各类技艺大赛活动。目前,已在县乡村共举办培训班300余次,培训2.8万多人。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