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芳
在美丽的军垦新城石河子市游憩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为庆祝兵团成立40周年而建的,也是为缅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王震将军。
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将军,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举目远望。其形象取自于王震将军20 世纪50 年代初在石河子市进行现场勘察时的历史记录。雕塑家根据史料和艺术构思,在将军身旁安排了一匹骏马,这不仅是当时将军骑马勘察的自然写照,更是将军戎马生涯的艺术象征。在人与马关系的处理上,未采用骑马的姿态,以此来表明将军平易近人的作风,及其由战场转向生产建设的历程。整个雕塑于1994年9 月底建成,高8.5 米,象征着将军享年85 岁。
如果说南泥湾是王震将军人生的“实验田”,那么新疆则是他奋斗历程的“新天地”。在这里,将军和战友们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如今,“三下准噶尔”“四进塔里木”等有关王震将军的故事,仍被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津津乐道。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首诗正是王震将军戎马一生、建立丰功伟业的真实写照。
功勋卓著的王震将军一生心系新疆,将自己曾经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新疆视为第二故乡。无论是在新疆工作期间还是离开新疆以后,他都一直关注着兵团的发展。自1953 年春调离新疆后,王震将军先后15 次来到新疆和兵团,视察指导兵团工作,为兵团事业发展倾尽心血。遵照王震将军生前遗愿,其亲属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天山上,撒在了他无比热爱的新疆大地上,与他奠基的屯垦戍边事业永远凝结在了一起。
如今,王震将军的雕像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每天都会有石河子市市民或是外地游客前来瞻仰、留影。这座雕像不仅是新一代兵团人学习兵团精神的载体,是军垦老兵缅怀峥嵘岁月的精神寄托,也是兵团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个缩影,更是兵团永不褪色红色基因的象征!
王震将军雕像(摄于2015 年8 月20日)。本报记者 李春林 摄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