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将军,湖北阳新县三溪口镇人。原名王惟元,参加红军时;连长是广东人。点名呼王平“王翁翁”,故改名“王明”。延安时期,批王明路线,又改名“王平”。后来,中央军委将八十师扩充为二十七军。毛泽东召王平、贺晋年,挥毫命令赠之:“任命贺晋年任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委。毛泽东。”
王平将军于战争年代曾两次负伤;遇险则不计其数。某战斗,王平率随领部队进攻,忽觉腰部如遭重锤猛击,心想中弹无疑,战后竟无恙。细检之,为一皮文件包所阻,弹头夹包内。某战斗,王平蹲工事用电话指挥打反击,忽觉有人推己身,力甚大,不可阻,头脑亦“嗡嗡”响。盖一发迫击弹落近前,将军耳震聋。某战斗间隙,王平与警卫班长于一山坡午休。朦胧中,将军觉班长“哼”一声,睁眼视之,某战士擦枪走火,班长命毙,一弹洞穿班长头颅,由将军耳旁擦过也。某战斗,王平将军与邓国清团长立坑道观察敌情。突然一发子弹击中邓团长手,王平急回首,又一弹飞至,由将军后脑勺擦过,幸仅皮破血流。若不回首,子弹正中前额。
王平将军言:长征过草地,途经班佑河。过河后彭德怀命其回返,收容掉队红军。将军领兵一营,急行军七十里,始至河畔,举目远眺,果然人影憧憧;近视之,或坐,或躺,或卧,或跪,或搂,或抱,或背靠背,或肩挨肩,皆呼之不应,摇之不动;细检之,约数百人,唯一小红军尚有气息;将军命抱小红军回,中途断气。1996年3月26日,王平将军与余言此,老泪纵横,哽咽不已;闻者无不长叹息也。
1938年8月1日,王平将军至任丘县青塔镇,赴任冀中军区政委。当日黄昏,军区政治部某领导呈送一处决罪犯之名单,请王平签名批复。名单共二十八人,罪名为“托派”、“汉奸”等。将军疑惑难决。先提审一“汉奸”,黑土布衣、蓬头秽脸,十三岁童也。王平问:“你当过汉奸吗?”童答:“不是。”问:“那你为什么被抓呢?”答:“偷东西。”又问:“既然你是小偷,能当着我面,偷偷看行吗?”童答:“不敢。”王平以命令的口吻曰:“叫你偷就偷,有什么敢不敢?”童答:“已偷过。”王平不信,童遂从怀中取牙膏还王平。王平大惊,心想:小偷无疑矣。是夜,遂将二十八名死刑犯,一一复审,果多为冤案,将军奋笔疾书,均免死罪。
王平将军告余,1962年,毛泽东到南京视察,于大会堂接见部队师以上干部和地方负责同志。毛一手拉许世友手,一手拉王平手走上主席台。同上主席台有江苏省委书记江涓清、省长惠浴宇等。毛泽东手叉腰,立中央,用湖南腔曰:“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言毕,转身下。出礼堂指王平、许世友言:“不要送,各奔前程。”旋即上车奔上海。其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王平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委。
1964年1月13日晚,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举行将军与农民对阵篮球赛。王平将军任将军队场外指导。将军队成员有许世友上将、聂风智中将、张藩中将、王晓少将、吴华夺少将、高厚良少将、蔡永少将等,对阵农民队为江苏省丹阳县11个生产队的农民业余篮球队员组成。王平将军忆故兴奋不已,曰,其时将军队取名“老战士队”,农民队取名为“新农民队”,比赛中高潮迭起,掌声不绝,“老战士队”以64:54获胜。
“文革”中,南京军事学院分成两派:一派为“红司”,一派为“革联”,两派争斗王平。1967年4月,王平于南京总医院做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手术未拆线,即被造反派抢出批斗。今日“红司”,明日“革联”,轮番“轰炸”,直至5月下旬。某日,南京体育馆召开批斗大会,造反派勒令王平到会,将军躺行军床,戴氧气罩,接受批斗达四小时之久。
王平将军办事极有主见,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武汉军区二十军防化连,江青“批林批孔”之试点单位。“文革”中红极一时,人人趋之若骛。某日,时任武汉军区政委的王平将军驱车至二十军视察,经防化连,军领导指其营房告将军,此乃防化连。将军闭目佯装未闻,车过之。次日出车,又经防化连,陪同者提醒曰,是否到防化连看看,将军淡淡一笑,无动于衷。又一日,将军车三过防化连,秘书小声附将军耳言,这是江青抓的点,不下车看看恐怕不妥。将军依然不发一言,车又过之。事后,有人状告王平,三过防化连而不入,与江青唱对台戏。王平将军耸耸肩曰:“小题大作,不予理睬。”
不久,江青一封亲笔信送防化连,官兵敲锣打鼓,学习讨论,并将信连夜送武汉军区,王平将军接信后,沉默无语,搁置数日。有常委建议:“政委,我们是否给江青同志回个信?”王平问:“回信说什么?”答:“以军区党委名义;感谢江青同志对部队的亲切关怀。”王平不悦,曰:“江青同志并未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该常委无言以对。
1976年2月下旬,党中央召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负责人开会,要求大家转弯子,积极支持并参加批邓。江青出席大会,作即席发言,主旨批邓。会后,由王平主笔,杨得志、赵辛初等联名书信一封,送江青,大意为:你今天讲的话,我们没有记下来,请发一个记录稿给我们,我们好回去传达。江青阅信,心中不悦,只得于信上批曰:“概不传达。”
毛泽东逝世,全国各省、各军区都发唁电,按习惯应对江青表示慰问。武汉军区发的唁电只字未提江青。唁电见报后,有人建议再给江青补发一电,王平将军则曰:“不提江好。不提,江青还高兴,说明她是党中央领导人,把她放在家属位置或许还不高兴呢。”此事遂平。
黄永胜心胸狭窄,难与共事。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将军任晋察冀三分区政委,黄永胜任司令员。某日,上级命令三分区派人至敌占区运粮。黄永胜推脱有病,王平欣然代之前注。大捷归,黄永胜忌之,状告王平包办一切,欲取司令员而代之。王平哭笑不得。“文革”之初,王平将军被隔离审查,专案人员询之黄永胜,黄永胜曰:“此人早该打倒。”王平将军故此身陷囹圄五年。王平将军出狱之际,恰黄永胜锒铛入狱之时。专案人员询之王平将军,将军不发一言。单独审讯黄永胜,有关部门特邀王平参加,王平拒之。公安部集体审讯黄永胜,王平将军于走廊处循窗口一瞥,旋还。
摘自《解放军文艺》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