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将军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纪念旷伏兆 刘秉彦开国将军 郝小学

2015-10-14 15:29:01来源:
缅怀抗日先烈,不忘父辈嘱托,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再立新功。

全国新媒体人联谊会副会长牛泉与雄县人民政府县长万树军在采访中

我相信人民 死后要在大清河继续站岗

——将军后代及各界人士纪念旷伏兆 刘秉彦两位开国将军

文\图 郝小学 牛泉 刘建革原创

10月11日下午,古之雄州,空气凝重,绿水含悲,音乐低徊,诉说无尽的哀思。来自京城的将军后代及河北省、保定市、雄县、蠡县的各界领导、国内外的宾朋好友沉重悼念两位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建设新中国的开国将军——旷伏兆 刘秉彦,“百年纪念 生死约定”的祭奠大会在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举办,大家向曾经担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人大主任的刘将军、航天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的旷将军两位开国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将军后代表示,缅怀抗日先烈,不忘父辈嘱托,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再立新功。全国新媒体人联谊会会长郝小学、副会长牛泉应邀采访了本次为期两天的纪念活动。

期间,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发言、雄县负责人致辞,全体人员默哀三分钟,并向两位将军墓敬献鲜花,省人大原副主任龚焕文、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旷伏兆将军之子旷雄伟、刘秉彦将军之子刘竞航、孙女刘亚宁等各界人士在两位将军的事迹展览前,详细认真地观看,重温两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并在展板前合影留念。

活动第二天,“旷伏兆 刘秉彦 百年纪念 生死约定”研讨会在雄县召开。

中共雄县县委书记吴亚飞致辞,保定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时群介绍了纪念活动情况,两位将军的子女代表,刘秉彦将军家乡代表、中共蠡县县委书记陈春霞,抗战老同志后代代表左月然,冀中抗战研究会会长吕彤羽发言,保定市人民政府市长马誉峰讲话,河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幼辉在讲话中回顾了老将军对他予以的帮助与工作中的大力支持,他说,老将军的我信人民,死后要在大清河继续站岗的坚定信仰、高尚情怀、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平均年龄63岁的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的演员们演唱的一首首高亢嘹亮、振奋民族精神的歌曲,震撼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继承英雄们的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续华章。

同期,一套经过精心编纂的图书《一代儒将刘秉彦》《从学子到将军》《血与火的礼赞》《松柏长青》、纪念邮票《开国将军——刘秉彦》面世,为人们送上精神盛宴,为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大家表示,一定要永远缅怀革命先烈,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链接:

旷伏兆 刘秉彦两位开国将军的生死约定

在共和国开国将领中,曾有两位将军在战场上订立过作古后要埋葬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生死约定。几十年后,当两位将军相继谢世时,将军的家人果然严格按照他们生前的约定办理后事,令人感慨不已。这两位将军,一位叫旷伏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位叫刘秉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最艰苦的时期并肩作战

旷伏兆1943年3月调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委兼冀中地委书记时,刘秉彦已是军分区司令员。两人一起工作后,同心同德,患难与共,一起领导冀中军民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军。

抗日战争中,冀中人民一直处于“扫荡”反“扫荡”、“清剿”反“清剿”、“围攻”反“围攻”、“蚕食”反“蚕食”的残酷斗争中。特别是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拉网”、“剔块清剿”,实行所谓的据点、碉堡、壕沟、修路、筑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使大多数抗日政权被摧毁,大批的革命干部惨遭杀戮。一时间,“家家有哭声,无村不带孝”,平、津、保三角地带成了人间地狱。冀中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

面对侵略者凶残的铁蹄,他们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积极领导冀中人民挖地道,在平原地区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并采取单打一、奔袭、伏击、端碉堡等具体战术,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军的多次围剿。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第10军分区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部队分散隐蔽要靠群众,站岗、放哨、侦察、通信要靠群众,有时房东甚至冒着全家生命危险掩护部队。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给刘秉彦和旷伏兆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他们一个分管军事,一个分管政治,但两人生死与共,紧密团结在一起。他们一边积极地开展武装斗争,灵活机动地打击和消灭敌人,一边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巧妙运用策略,共同抗击侵略者。数年的共事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战场上的生死约定

1945年6月,第10军分区任命任子木到平南支队当参谋长。不久,在一次战斗中,任子木腹部受伤,被担架抬回到驻扎在渠沟镇的军分区司令部。夜幕降临后,刘秉彦和旷伏兆为了照顾受伤的任子木,3人同睡在一个炕上。

第二天早上,刘秉彦叫睡在身边的任子木起床,连叫了几声,不见答应,便伸手去摸。一摸,刘秉彦吓了一跳:任子木身子已冰凉了!看样子,他已牺牲很长时间了。因为战斗紧急,大家立即起床,将任子木遗体整理好后,很快就安葬了。

任子木突然走了,大家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夜静时,刘秉彦和旷伏兆的话题自然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人以后死了,一个埋在大清河岸,一个埋在永定河岸,仍然为三角地带的人民站岗。”刘秉彦非常了解旷伏兆的过去,更了解他此时的心情,便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
  “那我们离得太远了。”旷伏兆露出了生死不离的表情,说,“如果我们要是在一个战役牺牲了,就同牺牲的指战员埋在一起,不要棺材,清风明月共一丘。”“对,生死同穴,这主意好,这主意好,节约土地啊!”刘秉彦接着郑重其事地表明自己决心,“我们随时准备这样做,死后一定要埋在平津保的三角地带!”“要栽一棵树,见树思人嘛!”刘秉彦稍顿了顿,又补充说。

“一定要种松树!”旷伏兆说,“松树不畏严寒,与雪霜斗、与风暴斗,在斗争中顽强、挺拔地生活,很像我们共产党人,不怕一切困难,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刘秉彦接着旷伏兆的话题说:“为了人类,松树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树干可以盖房子、做家具,松叶可以榨油,松脂可以做松香、松油,像我们共产党人,只要人民需要,可以粉身碎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言为心声。就这样,两位情同兄弟的将军在战场上订立了生死之约。

安息在当年战场

抗战胜利了,战斗却并未停息。刘秉彦和旷伏兆又走在了华北解放战场的最前线。由于工作关系,这对共事数年的搭档分开了。建国后,他们虽然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始终没有忘记当年战场上的约定,双方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96年6月4日,82岁高龄的旷伏兆将军在北京逝世。得知这一消息,81岁的刘秉彦老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专程从石家庄赶到北京旷伏兆的家,按照两人生前之约,同旷伏兆的老伴许更生等人一起为他送行,将他的骨灰安葬在河北省雄县米家务(这是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小学内的烈士陵园中,并专门栽种了一棵常青松!

旷伏兆将军走了两年后,刘秉彦将军也于1998年7月21日跟随而去。刘秉彦的骨灰安葬在距旷伏兆几米远的地方。松涛阵阵,那是他们在开怀地畅谈吧!正是严酷的革命战争成就了他们这段旷世奇缘。

生平概况 

旷伏兆,一九二九年参加本地工会,曾任乡工会委员,县模范团大队长。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第七十团班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卫生部政治指导员,第十七师新兵营营长,龙桑独立团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六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西省方山县委书记,山西战总会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秉彦,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省长,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刘秉彦同志是河北蠡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后在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并根据组织的安排投笔从戎,献身抗日战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特派员,冀中五分区团长,九分区团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十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司令员;冀中二纵队参谋长、第二旅旅长,二十旅旅长,华北205师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参加指挥了解放保定、石家庄的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刘秉彦历任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参谋长、代司令员,军委防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1960年后,刘秉彦先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导弹总局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81年后,刘秉彦先后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政协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5年离休。他是第一、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秉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7月21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3岁。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