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将军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百岁将军张玉华阅兵归来接受晨报记者专访 阅兵式他用曾被子弹打穿的右手敬礼

2015-09-08 15:59:25来源:中国江苏网
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来自南京的百岁老将军张玉华乘老兵方阵车辆第一个通过主席台,用曾被子弹打穿的右手敬礼,让无数人感动。

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来自南京的百岁老将军张玉华乘老兵方阵车辆第一个通过主席台,用曾被子弹打穿的右手敬礼,让无数人感动。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了张玉华老将军的家里,听他聊阅兵、说抗战,“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无私无畏,吾辈楷模”,客厅里面的一幅字,正是老将军戎马一生,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让人折服和钦佩。

夸赞晨报抗战胜利报道做得好

昨日上午10点钟,时隔20天后,记者又一次来到了位于鼓楼区颐和路社区的张玉华老将军家中,老将军居住的二层小楼看上去非常简朴,墙角处新翻了一块菜地,刚刚埋了种子。张玉华穿着参加阅兵时订制的衣服,坐在客厅沙发上,胸前挂满了勋章。看见记者进门,老将军站了起来,笑着说:“南京晨报的小同志来啦,我们又见面了。”便伸出右手跟记者握手,这只手就是在阅兵现场,经过主席台前敬礼的手,这只手曾经被日军的子弹打穿过,而张玉华老将军所坐的车辆经过主席台前敬礼的照片也感动了无数的人。

张玉华老将军把记者拉到了他的身边坐下,虽然他刚刚从北京返回南京家中,可一点都不感到疲惫,反而显得很兴奋,精神也是特别的好,而谈到此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给他的感受时,他说的最多的词就是,“激动人心”,“鼓舞人心”。张老此次进京接受了数十家媒体的采访,不过他对南京晨报上次的采访报道印象很深刻,他也非常关注南京晨报接下来的抗战胜利的系列报道,“晨报的抗战报道做得非常好,我很喜欢看,主题鲜明,趣味可读,很有意思”,老将军边说边拍了拍记者的肩膀。

阅兵仪式用被子弹打穿的右手敬礼

当听说他在阅兵仪式上敬礼的照片,近期在网上非常火后,张老笑了起来,他解释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动作,他们这些抗战老兵经过天安门,听到那振奋人心的音乐时,又回想起了当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不怕牺牲的场景,不由而然地向党和人民敬起了庄严的军礼。而让无数人感动和敬佩的是,张老的右手曾经在一次战役中,被日军的子弹打穿了,受了重伤。可是在医院休息了一个月后,张玉华又积极地投入了抗战中,继续在前线保卫家园打鬼子。

除了右手被子弹打穿过外,在张老的身体里面,至今还留着一颗子弹,通过X光片能够清晰地看见它。这是在1940年3月,他任胶东五支队三营教导员,随部队参加了徐向前司令员指挥的孙祖战斗,指挥三营于九子峰打退敌人9次冲锋,打死打伤日伪军300多人,圆满完成阻击任务,受到徐向前司令员的嘉奖。不过在这次战斗中,一身是胆的张玉华也身负重伤,日军的一颗子弹从右腋下打进钻进腹部,被战友从死人堆里背回。这颗子弹至今没有取出,不仅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也是他这一生的光荣记忆。

阅兵感言获好评,在北京遇老朋友

在此次阅兵之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联合指挥部要求每一位受邀参加阅兵仪式的抗战老兵写一段感言,张玉华老将军回忆早年的抗战经历,思绪良多,当即亲手写了一段文字,获得了联指一致的好评。张老的感言是这样写的,“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中国举办的大阅兵,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力量越来越强大。阅兵对世界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对法西斯残余势力是极大的打击、对世界人民美好理想的实现是极大的推进!”署名为“老战士:张玉华”。

而在北京这段时间,张老还遇到了不少多年未见的好朋友,比如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前来看望了老将军,大阅兵总指挥宋普选也来了,还有一些老将军当年的部下,听说老将军到北京参加阅兵,纷纷前来拜会。而说到当年在抗战中并肩作战的战友时,张玉华心情突然沉重了起来,“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些老兵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没有他们的牺牲,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老将军淡淡地说。

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还参加抗美援朝

老将军戎马一生,军功无数,胸前挂满的勋章是最好的证明。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刚刚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从北京返回南京家中后,便将它珍藏在抽屉里面,舍不得戴。而他带到北京参加阅兵的勋章有1955年颁发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有1988年离休后颁发的一级红星勋章,还有平津战役、辽沈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纪念勋章等。

张老还告诉记者,他1916年出生于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镇张皮村,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12月24号,理琪领导了天福山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21岁的张玉华便参加了起义,并被任命为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而1938年2月份发生的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日的第一枪。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从长白山一直打到了海南岛。而解放战争胜利后,他随四野部队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抗美援朝第一站开始,一共打了五场大的战役,才从朝鲜前线回到国内,回到自己的家中。

兴趣广泛,喜欢唱歌还会嫁接果树

离休回来后,老将军最喜欢干的事情便是唱歌和劳动。20天前,记者带着晨报小记者来采访张老时,他就现场给小记者唱了《东方红》和《永远跟党走》两首歌,虽然已是百岁高龄,可老将军唱起歌来不仅吐字清晰,声音有力,而且歌词一句都没忘,“我起码会唱60首歌,歌词都记得清清楚楚”。老将军家的二层小楼里面经常能够传出振奋人心的歌声。

张老除了唱歌好听之外,还有一个绝活就是种菜,记者进门时小楼墙角处刚翻出的菜地便是老将军要种的,不过现在年纪大了,就指导指导家里人种,“我自己种的菜,那比菜市场上买回来的好吃多了”,张老自豪地说,院子里面的那棵枇杷树也是他自己嫁接的,不仅收成多了,而且口味很好。可惜现在过了时间,要不然请记者尝尝看。

采访结束后,走出了老将军的家,又看了一眼这外观简朴的小楼,以及涂料起皮剥落的内室,显得与周围那些极其现代和时尚的别墅有点格格不入,而听张老曾说道,他直到现在也没有为子女在工作上打过一次招呼,也没有安排过孙子辈一人进入部队。记者忽然想起了客厅里面有一幅迟浩田题给张玉华的字,与他的这一生非常贴切,“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无私无畏,吾辈楷模”,不得不让人折服和敬佩。记者端木

张玉华将军接受记者专访。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