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将军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浅析刘伯承元帅军事指挥艺术

2015-07-28 14:41:57来源:中国将军艺术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大词典》的人物篇应该是国家对我军将帅最权威的评价了,其中对刘帅的军事指挥方面的评价为“军事指挥艺术卓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大词典》的人物篇应该是国家对我军将帅最权威的评价了,其中对刘帅的军事指挥方面的评价为“军事指挥艺术卓越”。这里我作为一个军史爱好者对刘帅的军事指挥艺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善于应付复杂局面长征时期刘帅在红军的危亡关头,重新出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此后强渡乌江、智取遵义、袭占娄山、参与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彝海借道、强渡大渡河、侧击泸定桥,为红军的转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在百团大战后的最艰难的岁月中,实施了“敌进我进”战略,其经验在被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在各根据地推广,帮助我军走出困境。

解放战争时期,和其他战区作战任务比较单一、主要是解决本战区问题不同,刘帅部处于中腹位置,关联四方,牵动着我军全部战区的战略平衡,因此,刘邓军实际上是我军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所以,很多军事行动并不是仅仅为了自身。如上党、邯郸战役,一出陇海路战役,豫皖边战役,挺进大别山等等。这样性质的作战,其军事行动往往带有战略性质,完成起来往往要克服自身困难,甚至为了全局作出牺牲,因此,也更加复杂,更难以完成。 鉴于刘帅在上党、邯郸战役中的卓越指挥才能,在敌军全面进攻时,毛泽东在党的会议上说“今后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刘伯承再打几个胜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刘帅部的战略作用。

其二、胜率最高刘帅做为我军的军事主官(长征途中任军委纵队司令、先遣纵队司令,八路时期任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野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其亲自策划和指挥的战役保持了不败记录,刘帅的出色指挥使第二野战军获得了“刘邓常胜军”的美誉,刘帅也获得了边区政府的“常胜将军”锦旗 。

其三、往往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作战,但又善于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比较典型的战例如:红军时期: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抗日战争:七亘村之战(歼日寇400多,我军伤亡仅30多人),黄崖底之战(歼日寇300多我军仅伤亡30多),神头岭之战(歼日寇1500多,我军仅伤亡240余),长乐村之战(歼日寇2200余,我军伤亡800余)

解放战争:2野的根据地中心在太行山,是非常贫穷的,2野主力为了配合各战区作战,长期出外线作战,补给严重不足,多次战役中由于此因素(和诸葛六出岐山一样),限制了野战军的续战能力。内线也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装备部队,同时经营地方的干部力量薄弱(刘邓出外线期间,根据地由滕代远、薄一波负责,与东北局和华东局的领导力量力量比起来简直没法比),所以新的野战军组建缓慢,长期以来,2野主力数量上难以扩大,一般只有3野的一半,挺进大别山后连3野的1/3都不到了,比47年后的四野就更差得远了。然而整个解放战争2野歼敌量为230万,剿匪114万,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伤亡21万。(3野歼敌245万,自身伤亡近60万,四野歼敌180多万,剿匪115万,自身伤亡28万)2野效率最高,典型的投入少,产出大。其四、部队战斗力的发挥程度高打仗是要看条件的,100万军队歼灭10万敌军和10万军队歼灭5万敌军,谁更出色,不言而喻,这充分说明,作战是要看条件的。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他应该是能将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到很高的水平,甚至是极限,这才是最见一个统帅军事能力的地方。部队战斗力的发挥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说明:

1、上党战役:刘邓部3万1千人对阎军3万8千人,歼灭其3万5,此时,刘邓部的装备为6门山炮,开战前临时扩充了不少新兵,老兵多者不过才5发子弹。这一仗刘帅让一支游击装备的部队,发挥出了正规野战部队的战力,进行了一场大兵团的歼灭战。

2、巨野战役:刘邓部6万人独挑11师和5军两大主力,兵力基本相当,我军不落下风,歼灭11师一个建制团(这是11师淮海战役前唯一的一次建制损失),而此时,其他任何战区还不能和敌主力抗衡。3、鲁西南战役:歼敌近6万人,是我军在敌军处于战略进攻的大背景下,依托根据地出击外线取得的最大战果。

3、鲁西南战役:歼敌近6万人,是我军在敌军处于战略进攻的大背景下,依托根据地出击外线取得的最大战果。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