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将军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抗战老兵李秉中将军魂归故里”遗骨安放活动将在彭山举办

2015-07-10 16:56:40来源:四川新闻网
眉山市“抗战老兵李秉中将军魂归故里”遗骨安放活动将于2015年7月12日下午14:00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石龙村县文物保护单位陈希虞先生(李秉中将军岳父)墓区举行。

四川新闻网眉山7月10日讯(吕伟利)眉山市“抗战老兵李秉中将军魂归故里”遗骨安放活动将于2015年7月12日下午14:00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石龙村县文物保护单位陈希虞先生(李秉中将军岳父)墓区举行。此项活动由眉山市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彭山分会主办。

李秉中,彭山县人,生于1902年。据2008年11月10日《大公报》报道,1923年李秉中失恋后到北京,进入北京大学旁听。当时,鲁迅正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李秉中得与鲁迅相识。在鲁迅的青年朋友中,他与李秉中关系的密切超过许多人。从一九二四年一月至鲁迅去世,鲁迅的日记中关于李秉中的记录有一百三十二次,其中,记李秉中给鲁迅信五十二封;鲁迅给李秉中信三十封。实际应该更多,仅从已发现的李秉中的信,就有一封鲁迅未记。

一九二四年底,李秉中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怀揣的是鲁迅送的二十元路费及写给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国民政府中央组织部长谭平山的介绍信。李秉中入黄埔军校想必是出于生计所迫,这无奈的选择可能是鲁迅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他选择的。

入黄埔后,李秉中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江战役,又赴苏联和日本军校留学七年,回国后留南京任职。师生二人虽见面的机会不多,却彼此时刻惦念。从鲁迅给李秉中的信中可以看出,李秉中无论身处国内国外,每次鲁迅遭遇困厄,他都会立刻送上关切的问候。他自己的苦闷和困惑也总是向鲁迅倾诉和请教。鲁迅也总充满怜惜地劝慰及耐心指点。他们信中的交流,远远超出一般朋友的寒暄。

1939年末李秉中病故于重庆,享年38岁。

由于历史的原因,李将军墓于50年代末被捣毁,家住重庆的后人将遗骨收藏于家中至今。多年来,李将军后人几经上访,四处奔走,希望能让将军遗骨入土为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认为,回家才是李将军最好的归属,只有在家乡,他在九泉之下方能瞑目。

对此,中共彭山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在彭山关爱抗战老兵自愿者团队的艰苦努力下,彭山自愿者团队即日将启程至重庆,把李秉中将军骨灰从其后人李戎家中迎回彭山,并安放在彭山文物保护地“陈希虞先生墓地”。(陈希虞先生系李秉中将军岳父)。

届时,彭山将举行李秉中将军魂归故里遗骨安放活动。望爱心人士及爱国团队关注。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