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彝良大力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下全县非公经济仍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非公经济创造生产总值19.22亿余元,占了全县生产总值的40.9%,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资源禀赋奠定发展基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更是培育一方经济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部的彝良,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520米,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自然资源禀赋极优的彝良。彝良境内煤炭资源富集,理论储量达18亿吨,其中小发路片区无烟煤属世界四大优质煤区块之一,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现已探明储量1.37亿吨,预测储量2.44亿吨;铅锌初探储量135万金属吨,预测储量1000万个金属吨以上;硅矿储量达80亿吨,品位高达99 %以上,居云南首位;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86.76万千瓦,可开发5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30多万千瓦。同时,彝良生物资源多样,“小草坝天麻”驰名中外,是世界天麻原产地和全国有机天麻示范创建县;红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贺龙、肖克曾带领红二、六军团三进三出奎香,打响了著名的“乌蒙回旋战”,是革命先烈刘平楷、军事家罗炳辉将军、时代英雄徐洪刚的家乡;小草坝朝天马原始森林物种繁多、千年古镇牛街渔舟唱晚、洛旺海子坪万亩竹海碧波荡漾……这些都为非公经济扎根彝良并开花结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截至目前,彝良全县已有非公经济户10692户,从业人员28500人,注册资金27.47亿元;私营企业416户,投资人数1436人,注册资金23.09亿元。
优质服务开启发展引擎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办事难,这“四难”历来是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切实破解非公经济发展难题,近年来彝良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共同帮助企业突围解困稳增长促发展。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彝良采取积极落实财政补贴、融资担保、行政规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想方设法扶持帮助非公企业。近年来共为非公企业发小额贴息贷款1.47亿元,扶持发展了2846户非公企业;2011年以来向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申报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等专项资金8个,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30万元。为解决企业用地难问题,彝良充分发挥非公企业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为企业间土地交易搭建平台,鼓励用地单位通过增资、转让、收购、租赁等方式盘活低效利用的土地;同时科学规划,预留发展空间,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向集镇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活动等为契机,彝良将整治服务环境作为边查边改内容,解决企业审批难问题,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要求,涉及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一律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实行并联审批,“一条龙”或“一站式”服务,减少办事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涉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建立了企业缴费登记、检查备案、查实下岗或待岗等制度,从源头上有效治理了“三乱”和“吃拿卡要”等顽症。为解决非公企业办事难问题,彝良对重点非公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并建立长效机制,由相关部门定期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等,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目前彝良非公经济经营领域已涉及采掘业、建筑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业、社会服务业等众多的行业和门类,形成了城乡结合、产业互相渗透,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据彝良县委常委、副县长叶昌书介绍,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非公经济创造生产总值19.22亿余元,占了全县生产总值40.9%的份额,已基本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受煤矿转型升级全面停产等的影响,2014年彝良非公经济仍完成工业增加值 4.9亿元、上缴税金达7083万元,非公经济已成为促进彝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持续给力开创发展蓝图 “现有非公经济企业大部分仍呈现小、散、弱的状态。”根据叶昌书分析,彝良非公经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经济总量和规模不大、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构成单一、高科技发展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推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对存在问题,今年彝良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对企业用电、促产扩销、升规补助、项目用地、税收优惠等作了进一步明确。为确保各政策措施落地并见到成效,彝良着力健全各项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强化执法监察和追责问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有效推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非公经济实现生产总值2.9亿余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4.1%。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于彝良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据叶昌书介绍,下步工作中,彝良将进一步整治和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并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增强非公经济发展后劲,切实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彭洪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