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将军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抗战记忆·台州 黄岩一门二将军:许康 许思廉

2015-06-23 15:53:34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时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战争的硝烟已逝,许多人,许多事都成了往事。当我们今日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不能不追思那些为民族、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们。

\

\

抗战记忆·台州③

许康任江阴要塞司令 许思廉率机轰炸日军军械库

时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战争的硝烟已逝,许多人,许多事都成了往事。当我们今日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不能不追思那些为民族、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们。

民国年间,黄岩沙埠乡南岙朱村(即现南朱村)有一大户人家许圣文家,经营着酒厂及烟酒、糕点的店铺生意,家中人丁兴旺,子许师传,有七个孙子,四个孙女。七个孙子分别为:许师灼、许师森、许师照、许师汉(仲珊)、许师昌、许师法(康)、许师廉(思廉)。

许师传的七个儿子中,一个留洋,即大儿子许师灼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回国后曾任江苏地方厅检察官,江苏高等厅代理厅长。两个儿子从事农业(因家中有田产),即二子许师森,三子许师照。四个儿子投笔从戎,即四子许师汉(仲珊),曾任吴淞要塞司令军需,后回家从事家族的生意;五子许师昌曾任吴淞要塞司令军需正;六子许康、七子许思廉曾就读军校,后成为将军,在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战主战场。

许康任江阴要塞司令

率部对敌奋勇作战

许康 (1895-1956年),字平洲,在家中排行第十,十一岁时母去世。许家素有重教家风,母虽去世,许康求学从未中断。父亲希望有子女从军,保家卫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许康的女儿许湘在《回忆父亲许康》一文中谈到,父亲十四岁时报考浙江陆军小学。北京大学教授张友仁父亲张国华将军是许康的同学,又是故交。张友仁在其《怀念许康中将》一文中回忆道:许康早岁投考浙江陆军小学,是黄岩唯一一位备取的学生,陆军小学毕业后,又考入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黄埔军官学校炮兵教官,北伐战争时期任吴淞要塞司令,抗战前任炮兵团团长。1935年起任江阴要塞司令。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面对日寇的来犯。许康坚守江阴要塞,对敌奋勇作战,当时的《大公报》上有报道,国民党中央社也有电文记载。

如[1937年7月]中央社南京28日电:

“我要塞司令许康抱定与江阴共存亡的决心,自信江阴本身纵单独作战,亦可支持数月,而江阴保住,我长江第一道封锁线即无可虑。”

[1937年7月]中央社南京29日电:

“进犯江阴之敌……两度受挫……因知我防御巩固,更以较前重大兵力分两路来犯……今传已有炮兵若干开抵江阴县城迤南七公里之南闸镇附近,有炮兵三连队左右进至周庄镇(在南闸镇东十八公里)。我拱卫要塞部队已积极堵击中。”

[1937年7月]中央社南京30日电:

“敌今日以陆海空军联合力量整日犯要塞,我守军将士自晨迄晚,忠勇抗拒,充分发挥我大中华民族之威力,始终未使阵地稍受动摇。……战场形势可绝对控制……”

1940年,许康调任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中将高参,新四军就属第三战区。后见内战已起,无意军务,1942年辞职回到故乡黄岩居住。原住黄岩天长街南段,与横街路交叉处,日寇流窜黄岩后回到沙埠老家居住。黄中校友张文晟先生回忆道:“他父亲曾在抗战时任江阴县县长,与许康一家往来密切。抗战时,许康回到沙埠时,为防日寇侵犯,家中曾有二、三十位护院,枪支十多支,他曾在他家避难,亲眼所见。许康为人很好,在当地威望很高。”

原浙南游击队员朱孟启先生在《忆许康先生》一文中写道:许康曾对他说“我同共产党打过仗,接触过不少共产党人,他们的理想很好,是为人民大众的,最终会实现的。”1948年4月,许康送给浙南游击队长枪七支,短枪三支。8、9月间,又支援浙南游击队稻谷两千七百多斤。平时,扶危济困。村民中有人没米下锅,他叫账房先生送米给他们。解放后,因其曾在国民党军中任职过,政府有人想通过调查其劣迹把他抓起来。结果,沙埠南北两岙六、七个村庄的人写了六、七张“讨保单”,每人盖私章、按手印为他讨保。他支援浙南游击队,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威望,私下掩护、营救十八位地下党员及村民的事迹才被新政府知晓。

《中共台州党史》第一卷中,对他有这样的记载:

“黄岩沙埠许康,原为国民党上海吴淞要塞司令,因不满国民党的腐朽统治而辞官回家。永乐黄边区共产党组织认为他有进步倾向,就主动派人与他交谈消除其顾虑,使他逐渐向共产党靠拢。后来,许康不仅献出家中藏有的2支木壳枪和一些子弹,而且还时常为游击队提供一些粮食。有一次,国民党地方政府把沙埠的一些农民当作游击队员扣留起来,许康就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名望,将他们全部保释。”

许思廉率侦察机轰炸日军军械库8月14日被定为“空军节”

许思廉(1909-2013年),1929年6月黄岩县立中学毕业,此后曾进入浙江大学就读,但他志在从军。

于是,1930年考入蒋介石兼任校长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学习,1931年转入中央航空学校第2期学习,高志航、刘超、张远北和王天祥即为其飞行教练。中央航空学校被蒋介石当作第二个黄埔军校,旨在培养空军人才,有“中国空军的摇篮”之称。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是由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训练班改名,中央航空学校在杭州笕桥正式成立后,从第二期起开始招生训练,1933年夏季,第二期学生毕业,他们都成为中国空军最早的一批飞行员。航空学校毕业后,许思廉曾任空军飞行教员、侦察组长、中队长、大队长、航空委员会教育处科长、航空委员会第三处处长。著名的“八一四”上海空战就发生在其任中国空军暂编大队35中队队长期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打响了,中国军队还未完成最后准备之时,8月13日凌晨3时,日寇出动了海、陆、空三军,以强大的立体化火力,在淞沪铁路沿线进攻,“淞沪战役”开始了。空军总指挥周至柔(台州籍)发布“中国空军作战命令第二号”,命令各部迅速前往指定地点准备作战。

8月14日,中国空军分九批向日军发起攻击。清晨7时许,空军暂编第35中队中队长许思廉率“新可塞”侦察机5架,从杭州笕桥出发,以楔状队形飞抵上海公大纱厂敌军械库上空,从1500米高空对准目标投弹,敌军械库当即起火,军火弹药被炸成火海,浓烟冲天。下午15时,天公不作美,下着倾盆大雨,中央航校暂编第34、35两个中队出动6架霍克Ⅱ和3架“新可塞”,每架携带35千克炸弹4枚,在许思廉队长率领下由笕桥出击,轰炸日军目标,迫使日军利用附近的高尔夫球场修筑机场停工。飞机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仍安全返航。

8月14日这一天之内,中国空军飞机共出动100多架次,参与“淞沪战役”,其中84架次集中轰炸上海敌军司令部、弹药库、登陆码头、抢修的飞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对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敌舰进行了多次攻击,炸伤敌驱逐舰1艘、炸死炸伤敌军无数。日本航空队司令官命令驻守台北的精锐部队木更津和鹿屋航空联队袭击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要不惜一切代价灭掉笕桥机场,以解决后顾之忧,并且派出了多于往常两倍的兵力。中国航空史上著名的笕桥空战拉开帷幕。空战历时30分钟,中国空军确认战绩为“击落敌机6架,重伤2架,轻伤1架”。

年轻的中国空军竟然给木更津、鹿屋两个闻名于世的日军主力航空联队以沉重打击,在日本朝野引起震惊,联队长石井义剖腹自杀。“八·一四”空战大捷,写下了中国空军以弱击强、以少胜多的崭新一页,不但中国空军将士备受鼓舞,也大大增强了中华儿女抗击日寇的信心。时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将军后来把它写在回忆录里,中共延安的刊物发表了《英勇的中国空军万岁》的文章,纪念这一辉煌战史,1939年,国民党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1949年,许思廉去台湾,先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联勤总司令部中将副参谋长。1957年7月至1960年2月任台湾空军指挥参谋学院第14任中将校长。退役后,思乡心切,许思廉发起成立台湾黄岩同乡会,为首任理事长,后定居美国,2013年故去,享年104岁。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