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好的,我一会就过去!”只见挂了电话的董育才随处找了个地方蹲下,将手里的文件签了,就匆匆走出村委会向村里走去。接过文件的同事忍不住说了一句:“董书记是真忙,这不他刚回来,又出去了……”
23年前他应征入伍,用热血和青春驻守驻地;退伍后回到家乡生活,看到了家乡滞后的发展,艰苦的生活环境,更加坚定了他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2018年,大城村迎来新一轮换届,面对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董育才在村“两委”换届时高票当选为挖色镇大城村党总支书记。他凭着勤奋、胆识、执着、魄力和一股闯劲带着大城村的村民踏上了脱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道路。
脱贫才能致富
大城村位于挖色镇以东方向,有1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28户 ,6339人。2014年大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1户。由于大城村贫困人口较多,加上村民观念落后等原因,让大城村脱贫致富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想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寻求发展新思路是关键。
刚开始,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董育才觉得无从下手,但他不气馁,每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敲门,不厌其烦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有些村民打工、种地时间都不确定,在家的时间都不一样,董育才总是不分日夜,白天先走一遍,到了晚上匆匆吃上几口饭就又赶到农户家中。再苦再累也只想尽快全面地了解到村民们的情况。
在掌握大城村的情况后,董育才决定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扶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精准脱贫中的带动作用和精准脱贫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让困难户懂得“扶贫不是救济”,主动甩掉“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地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脱贫致富。通过生产发展、教育、金融、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改造、医疗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等多方面进行帮扶,在2019年大城村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安居才能乐业
走进大城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村达户,农家庭院花草竞相争艳,水沟里虽没有潺潺流水,却也是整洁干净,农户家里三三两两的村民在一边收拾着玉米一边闲话家常……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谁也想不到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如今蜕变成了整洁宜居的新农村。
村民杨泽江说,以前我们村里都是土路,现在换成了水泥路面直接通到家门口,而且董书记随时组织我们一起打扫卫生,种花养草,生活环境比以前可是好太多了!
大城村在董育才的带领下,一方面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让全村人民群众实现住房保障“安全稳固、遮风避雨”。2017年以来,实施四类对象农危改104户,其中拆除重建49户、修缮加固55户;非四类农危改123户,其中拆除重建17户、修缮加固106户;边缘户58户的住房均已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集中力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董育才提出了让村户按“五净一绿”的标准来实行,结合“爱心超市”的评分机制鼓励村民们自行提升户内人居环境。除此之外,对全村进行绿化点缀,种植柳树409棵、槐杨树194棵、云南樱桃200棵、叶子花400棵,出动560人次打扫卫生,全面提升了大城村的人居环境。
产业化引领乡村振兴
“那时候由于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发展经济就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村里要发展,重在聚民心、强产业。董育才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
大城村党总支委员兼村委委员王利文表示,我和董书记共事5年以来,他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践行着一名“兵支书”的初心和使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核心带头作用。由于大城村集体经济薄弱,董书记任职以来多方筹措,新建大城村农贸市场铺面22间,并招商经营,为壮大村集体收入打下扎实基础。
农贸市场使大城村每年都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既提升了村组“造血”功能,又为周边群众赶集和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如今的农贸市场经营有序、干净整洁,既是全村繁荣发展的“面子”,亦是便民富民的“里子”,让大城村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了“村强”。
董育才还依托大城村的资源优势,积极采取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村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探索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一方面,建设现代化仔猪繁育基地进行生猪养殖,生产高指数终端商品仔猪12万头。猪场建设遵循环保理念,采用先进的深坑发酵技术,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回田,开创了挖色镇大型仔猪养殖场先河。
另一方面,对2400亩土地进行台地整理,施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现已种植高山生态苹果1600亩8.2万株,年产水果约50万公斤。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让大城村的村集体经济从原来每年不到1万元到现在每年平均20万元。
做好村里的“当家人”
“董书记把我们当家人,把村里的事当家事,就像家里人一样为我们操心,我儿子毕业了,还一直鼓励他参军入伍,我们家是打心眼里感激他。”王彩斌激动地说。
2021年王彩斌的儿子王宏飞大学毕业,面对未来的选择充满迷茫。董育才每每到他家中,就会给他说自己的参军经历,分享曾经的军营生活,特别是在介绍部队训练生活和武器装备时,王宏飞更是听得津津有味,直接点燃了他参军报国的热情。他说:“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在董书记的鼓励下,在家人的支持下,我选择了报名参军,就是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他已光荣成为了一名武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育才更是忙里忙外。为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他带领工作人员成立了6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各司其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为有效防控疫情,他第一时间设立卡点,积极招募志愿者,开展日巡夜巡行动,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在疫苗接种期间,对无法出行的老人群体实行入户接送,村民无不对他打心眼里赞扬。
“那一年我回到大城村,就暗自下定决心,后半辈子就扎根在这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定要让大城村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我仍然相信我们的大城村,会继续地越变越好。”董育才说。(大理州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