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大理州党员退役军人冲锋在战“疫”一线

2020-02-13 16:26:00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厅
大理州有退役军人8万余名,其中党员3万余名,疫情爆发后,他们冲锋在前,在战疫中彰显军人本色,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作为一名退...

大理州有退役军人8万余名,其中党员3万余名,疫情爆发后,他们冲锋在前,在战“疫”中彰显军人本色,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要保持军人本色,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我要守土有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自己的一份力。”马麟,退役军人,入伍期间获优秀士兵嘉奖一次、优秀士官两次、三等功三次,现任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疫情爆发后,为方便留观人员生活,马麟主动当起了“代购员”。同时,为保证留观人员积极配合顺利度过隔离期,马麟耐心向留观人员讲解居家隔离有关政策及防护措施,每天询问留观人员的身体生活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长年居住在曲硐的申某回河南老家过年后回到博南镇,按要求在家隔离观察14天,申某说:“一开始说要在家14天,我心里还是有点急。买菜怎么办?现在觉得是我想多了,村委会干部每天都会主动打电话问我有什么需要,想买的东西一会儿就送过来,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

退役军人杨春进是宾川县的一名施工队负责人。为助力抗击疫情,他决定无偿把施工团队中的人员、车辆提供一线人员使用。杨春进的想法得到了施工队的积极支持,大家纷纷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上鲜红的手印,18名队员、6辆车辆随时待命驰援一线。此外,杨春进还向一线防疫人员捐赠8袋大米、8桶油、200斤土豆以及3张折叠床,为抗“疫”阻击战献上了退役军人一颗滚烫的红心。

2月11日,原解放军某部高炮65师的杜亚辉、杨林、杨木荣、邱胜平4名宾川籍退役军人来到大理州宾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了64名战友的8600元捐款,请求通过县退役军人局转交红十字会,定向用于宾川县的疫情防控工作。

2016年,退役军人罗晓红在永平县委、县政府的帮扶下创建永平首个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罗晓红积极向红十字会捐款30000元用以支持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他说:“过去,政府扶持我创业,现在,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理应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理州祥云县旧站村委会地处320国道旁,共有1525户5490人,人口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全村共有退役军人100余名,面对疫情,他们冲锋在前,为村民筑牢疫情防控的一线堡垒。旧站村党总支书记李红双,曾在甘肃武警总队第一支队服役,2000年退役。疫情发生后,李红双召集党组织成员开会,要求党员干部冲在前面,他说:“党教育培养那么多年,危难时刻党员干部不上,谁上?”在他的动员部署下,40余名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挑起了全村7个路口卡点执勤的重担,他把最难熬的后半夜、人员流动最多的路口留给了自己。旧站村的王某在广州市打工,原定于回老家后和女友领取结婚证,但由于疫情,王某刚返乡就被居家隔离观察,原定计划的搁浅让王某烦躁不已。为让王某积极配合工作,李红双隔着房门多次向其讲解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及疫情防控有关知识,在李红双耐心细致的劝导下,王某调整心态、主动推迟了婚期。

2007年退役的王春华是旧站村委会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牵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建立村、组防控工作责任网格体系,让党员和退役军人包干到户,全村实行“无死角布防、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全天候管控”,扎实做好基层一线防疫工作。为做好本村疫情防控期间暂停非民生行业经营的劝导工作,王春华带领小组成员逐户做群众工作,劝退农村宴席13场次50多桌,16家餐饮商户和3家麻将馆积极配合暂停营业。为增强群众防疫意识,王春华利用微信、短信、广播、移动音箱等多种宣传方式不间断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号召广大群配合本村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自我防护,共同筑牢抗击疫情的“思想防线”。

2016年退役的苏晓斌现为大理州漾濞县漾江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面对漾江镇口罩紧缺的问题,他多方联系,终于购得口罩500个,发给村民。他表示:“虽然我们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赶赴前线,但也要发挥一名退役军人的作用,为赢得这场“战疫”贡献力量!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难越向前。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大理州广大退役军人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优良作风,为人民群众撑起了生命安全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