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 川北婚俗“闹”古城

2015-01-05 15:57:07   来源:中国网

今年元旦期间,阆中古城以民俗文化吸引八方游人,其中川北婚俗表演让游客大开眼界。

中国网讯(记者 王波) “迎亲队伍已来到,接客放炮,小姐上轿,向上走 起轿。”随着媒婆的一声吆喝,一支身穿彩衣的迎亲队伍从古城贡院广场起轿出发,在古城中穿大街走小巷,将欢乐带给市民和游客。今年元旦期间,阆中古城以民俗文化吸引八方游人,其中川北婚俗表演让游客大开眼界。
 

滑竿,轿子,彩礼和喜庆的锣鼓,一场上世纪七八十年才能在川北农村大地看到的婚庆场景,如今被阆中人演绎成一种民俗文化,在古城中得到完整的展示,不但让生活在大都市的游客大饱眼福,还拉住了台湾电视台记者的镜头和外国人的眼球。

\

外国客人秀秧歌

 在贡院广场,刚刚起轿的迎亲队伍就加入了两名外国游客,看到媒婆风摆杨柳的走路,忍不住加入迎亲的队伍,扭起秧歌,虽然步履跟不上唢呐的节拍,踩不上鼓点,但他们依然满脸笑容,将欢乐带给他人,赢得市民和游客的阵阵喝彩。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结婚场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情景大不相同,感觉很惊奇,原来上个世纪农村结婚是那么喜庆和隆重,新娘子不是坐车来的,而是乘坐花轿抬到婆家的拜堂成亲的。”成都游客苟婷告诉记者。

\

台湾媒体关注阆中川北婚俗

 在川北农村,结婚是一件大事,姑娘小伙大都是经媒人介绍成婚,根据各自不同,婚前,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聘礼,包括礼金,金银首饰,烟酒、猪头,挂面等财物。女方陪嫁婚房里的一切用品,回送烟酒,挂面,桌凳,箱子,柜子等生活用具和粮食。迎亲的队伍由媒婆带领,一路唢呐开道,敲锣打鼓,前往女方家里迎亲成婚,场面十分壮观。

 随着时代变迁,农村结婚习俗发生改变,人们弃繁从简,原来的婚俗习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我从西安过来,进到古城就看到这个迎亲的队伍,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民俗文化很浓厚,值得探究。”西安游客孙晓红感慨地说。虽然是表演和展示,但也是对传统民俗的一种传承。

 据了解,阆中川北婚俗表演队共有18名队员,年纪最大的已经7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领衔的队长赵雪琴来自该市五马乡农村。她从小喜欢跳舞和表演,熟悉川北婚嫁的整个过程,如今,所有婚俗表演动作,全系她自己编排。大家都称她为“川北第一媒婆!”

面对记者采访,赵雪琴说,川北婚俗是对上个世纪农村婚俗的一种再现和传承,元旦三天,她每天都带着队员在古城表演,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寓教于乐,游客高兴,就会常到阆中古城来。

责任编辑:蒲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