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团队复原"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赞叹古人工艺
2016-01-11 11:03:13   来源:西部网

车体表面以金、银、铁鋄金银、铜、锡、料珠、肉红石髓珠等材质进行装饰,其装饰之复杂,被许多人称为“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复原效果图

余隋怀介绍“中国古代第一豪车”的复原过程。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 魏永贤) 1月7日,复原自本世纪初出土于甘肃省马家塬遗址内的一辆戎人所用礼仪车,亮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车体表面以金、银、铁鋄金银、铜、锡、料珠、肉红石髓珠等材质进行装饰,其装饰之复杂,被许多人称为“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这辆‘豪车’被发现时,腐朽已经很严重了,复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承担复原工作的西北工业大学余隋怀教授坦言,两个团队耗时一年多,才在电脑上一点一点还原出了车辆本来的面貌。

    北上草原寻找复原所需数据

    据余隋怀回忆,第一次看到这辆车的残骸时,便被他的华丽惊呆了。

    北大的专家告诉他这辆车的主人可能是义渠戎,而史料关于这个民族的记载本就少的可怜,至于他们使用的车辆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子更是一片空白。 “一年半的复原时间,绝大多数都用在了搜集各种数据上。”余隋怀坦言。因为马家塬遗址内同一批出土了十几辆车,每辆车或多或少都能留下一些信息。收集并比对这些零碎的数据,也成了余隋怀团队复原这辆车首先开展的工作。

    “因为时代久远,数据缺失的厉害,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余隋怀说。

    因为考古专家说这辆车的制作是受到欧亚草原文化影响,所以复原团队来到蒙古草原,对那里的老车进行数据提取。同时,也参考了东周至秦汉全国其他地区出土车辆的数据,因为陪葬车辆毕竟是受中原文化影响。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吴通、卢凌舍两位老师带领十多位研究生、本科生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反复的比对筛选,输入计算机后,便初步建立起了车辆的模型。

    实验测算出的“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用取自古今中外的各类数据拼凑出的“豪车”,是否复原出了本来面貌?为了验证计算机里的成果,一些理工科的实验被用于文物修复之中。

    “比如按这样复原的车能载几个人?我们通过结构力学实验分析,确定可以承担三个人的重量,恰好那个时代的车辆基本也就是坐两到三人。”余隋怀说。

    经过一番推敲和修正,这辆车最终的复原效果才被确定出来,为了方便制作实物,车体及各部分的结构以动画仿真形象地展示了。

    余隋怀说,这辆车的复原,是工业设计专业首次参与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也是文化遗产领域为数不多的跨学科合作。“我们以前对于古代工业科技重视不够,深入研究才发现古人的工艺水准确实了不起。对于理工科而言,这会是未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一豪 陕西 中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