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9日讯:她有着男人的气度与胸怀,有着女人的耐心与柔情。她十几年如一日,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衷情的敬老事业,献给了五保老人这个特殊的人群。她就是洛南县巡检镇敬老院院长王会芹。
1998年12月,原洛南县巡检镇敬老院院长秦景华因年老体弱多病,不能从事敬老院的管理工作。让谁来照顾这些孤寡老人呢?时任巡检镇镇长的秦忠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了性格开朗,工作认真,还有一股子闯劲的巡检镇财政所助征员王会芹,她37岁的年龄也正适合干这工作。但是想到她的家庭情况,秦镇长又犯了愁,她两个女儿正在读小学,母亲又常年患病,丈夫在镇政府当司机,谁来照顾家庭呢?秦镇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王会芹说了此事,她爽快答应了。王会芹郑重其事地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没有子女照顾的五保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只要领导信任我,我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接到任命第二天,她便带着行李、衣物以及500元的积蓄,随同镇领导来到了敬老院。从此,她一干就是10多年。
王会芹刚到任时,看到一栋破旧的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一辆架子车,这是十年前巡检镇敬老院的所有家当。她芹茫然了,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但镇领导的一番话又给了她无穷动力:“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我们尽全力帮助你解决。”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明堂来,决定团结带领院民们走“狠抓创收、以院养院”的发展之路,改善院民们的生活质量。她把院前院后的2亩空闲地以及位置偏僻的8亩地全部栽上了蔬菜、药材,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不仅解决了院民的吃菜问题,而且多余的蔬菜还可以到附近的巡检街销售。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她看到养母猪能挣钱。2001年初,就从外地买进一头公猪,5头母猪,搞仔猪繁育,当年就收入1.3万元,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业的收入也连年攀升。同时,她尝试着在敬老院的15亩耕地上搞起了天麻无性栽培,栽植了木耳、药材等经济作物,每年的收入也达8000余元。她还放宽眼界,发展起了加工业,对外加工面粉、面条、豆腐及陈醋,每年院里也有一定的收入。在种植、养殖、加工等院办经济项目的支撑下,不仅敬老院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弥补了院民经费的不足,陈醋产业在全县也是很有名气,巡检镇敬老院做的陈醋畅销洛南县和附近的潼关、灵宝等地,2009年,院办各类经济项目共累计收入达23000余元。如今,院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生活标准得到很大提高。院内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月生活标准已不断增加到每人480元,并按月发放50元的零花钱,还为院民发放了卫生纸、牙膏、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她还组织院民们去风陵渡、华山玉泉院、洛南县城馒头山、老君山等游览观光,到商山敬老院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外面的生活环境。
10多年前,巡检镇敬老院在历年的扩建改造中,累计负债3万余元,院里房屋破旧不堪,娱乐无场所、吃饭无餐厅、办公无场地。同时,由于对院民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敬老院经常丢东西,院民们卧室的卫生条件十分差。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她积极去民政部门、厂矿企业以及慈善机构争取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并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为了节省开支,十多年来,她外出办事,始终坚持近距离步行、骑自行车,不到万不得以,绝不坐公交车。有一次,她骑着自行车为院里卖豆腐,在一个拐弯处,前方驶来一辆货车,她吓了一跳,从车子上重重地摔了下去,但她坚决不住院要在家里修养,怕花院里一分钱。只躺了三天,她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
多年来,在她的领导下,争取各方资金支持达30余万元,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还清了全部外债;先后多次改造了院民宿舍、多功能活动室、办公室等,新建了灶房餐厅、购置了办公桌、电视机、橱柜和各类炊具,并安装了电动门,为院民宿舍统一配齐了室内器具,还建起了健身广场,满足了院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她结合院情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院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成立了生产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机构,负责组织院民生产、安排院民生活、提供安全保卫等相关具体工作,做到了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现在,院里的财务状况每月进行一次公开;每天早晨7点半院民们跑步做操健身;8点打扫院民房间卫生和院内卫生;院内实行24小时值班,按时开关大门,确保老人生活安全;根据院民的口味制定了一日三餐食谱,每周一轮换,院民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十多年来,王会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无依无靠、衣衫褴褛的孤寡老人们。五保老人巩安政患食道癌,每天承受着剧烈的病痛折磨,情绪很坏,甚至有了厌世思想,她在病床前耐心开导,从饭店、商店买来营养食品,像儿女一样守在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屎倒尿,不厌其烦,老人在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么多年。”2005年2月18日,她的母亲病故了,而院民李忠厚也在同日逝世,她强忍着悲痛,顾不上为母亲尽最后一点孝道、守丧送葬,为李忠厚洗面净身、换衣入殓,组织当地干部群众为其在院办公墓及时安葬。回到家中,母亲已被盖棺入殓,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
多年来,她从未向政府出过难题,未向领导诉过苦衷,未向老人发过抱怨,只是在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共计发展院民121人,伺候病故老人44人,现在院民75人。如今,巡检镇敬老院多次被省、市、县命名为“文明敬老院”、“十佳敬老院”、“文明单位”、“敬老文明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她个人也多次被国家民政部、陕西省老龄委、市委、县委等部门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优秀服务标兵”、“十大孝亲敬老楷模”、“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红星党员”等荣誉称号。十几年的付出,十几年的辛酸,但她始终没有停止为社会福利事业奋斗的脚步,她要把自己一生的爱献给这些“特殊”的人。(中国网红色瞭望陕西报道记者郭志高)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