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南郝家礼:秦岭腹地山村“美丽”蝶变 的领头雁
2015-09-17 09:56:22   来源:中国网

创新观念积极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沟变成一个山清水秀响当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中国网9月17日讯:山上青松翠柏,万古常青,田野里各种药材、蔬菜青翠欲滴;走在干净的通村水泥路上,两侧花儿绽放,风儿吹过,送来缕缕清香,鸟虫低鸣;远处炊烟袅袅,让你不由自主的陶醉在这田园风光里……这一切就能在陕西商南县金丝峡镇富裕沟村亲身体会到。在这里游玩,感受大秦岭的自然的气息,能让人放松心情,忘却疲倦。

商南,地处秦岭腹地,衔豫接楚,地联八县。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融秦风楚韵,集南北文化,物丰民淳,山水旖旎。金丝峡镇因境内享有“峡谷之都、生态王国”美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金丝大峡谷而得名,山水相依成就了金丝峡镇独特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情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秀美,森林覆盖率达70%。近年来,该县确定了“区域最美,人居最佳,产业最强”的发展目标,突出旅游特色建名镇。整合全县政策、资金、资源等要素,县、镇、村三级联动,充分挖掘村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业生态等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建设,“旅游特色名镇”。富裕村这个昔日藏于深闺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实现了“美丽”蝶变。

沿郭山公路向西驱车而下,快进入金丝峡景区时,大路边竖立着一个高大的牌楼,上边镶嵌“富裕村人民欢迎你”八个金光闪闪的烫金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该村在县委县政府关怀支持下,金丝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村上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提升,村内的道路全部硬化。如今富裕沟村,山美、水美、人更美;村民们带着“富裕”向幸福出发。

\

人常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郝家礼就是这个村名副其实的火车头。1960年出生于富裕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郝家礼,在军营历练后,回到地方在商南县国土资源局当了16年土地管理员。他中等个子,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落落大方,脸上挂着微笑。一旦谈起治村发展规划,他讲得头头是道。人说花红要有绿叶衬,村主任邱浩甘当村支书的绿叶,使这朵鲜花格外引人入胜。1970年出生的邱浩,大专文化,四十又五,敢想敢干,能吃苦耐劳,在连任三届村主任岗位上与郝书记团结一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新观念积极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沟变成一个山清水秀响当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村上修通了13公里的水泥路,新建平板桥梁8座。全采取村民集资,村民义务投工的办法,村民集资投工累计33万余元。新建了自来水,解决了300多人的饮水问题。整治了村容村貌。整理了道路和村周边的环境卫生,为争创文明和美丽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富裕沟村全体干群利用本地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在本村的太子庙、燕子山新增茶园100亩,核桃建园二处,共计300余亩,油桐200亩,为了落实陕南移民搬迁的优惠政策,使砖瓦窑小区加大扩大,移民搬迁29户,集中安置9户,分散安置20户,危房改造7户,危房加固34户。富裕沟村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以发展魔芋为主导产业,种植、养殖、林果、劳务输出相结合的办法,2015年新增魔芋基地120亩,创办了魔芋专业户协会,会员达220人,养羊大户4家,养牛专业户一家,养鸡137户,良种繁殖母猪养殖3户。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煤矿、金矿、建筑等外地务工人员160余名,年收入达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较上年增长10%。

在稳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对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村三委会制定了对商店、木器加工、酿酒、种植、养殖业加大投入,通过村“互助奖金协会”扶持经营户,推动了个体经济发展,提高了效益。

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裕沟村建起村级敬老院,让无依无靠的老人享受党的富民政策的温暖。敬老院卫生条件优越,老人们高兴的脸上绽放出和蔼可敬的笑容。自2011年以来,富裕沟村参合疗率达到100%。根据金丝峡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对富裕沟村174人的低保,进行了合理变更,对因病、残、灾户做到了应保尽保。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为村民代理服务项目做到件件登记,事事入卡,群众办任何事,热情服务,一办到底。据统计为民共代理服务事项230件,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富裕沟村三委会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充分发挥治保会、调委会的作用,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对本村的6起矛盾纠纷进行了及时调处,使这些不安定的因素调处在萌芽状态,八年来,全村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

富裕沟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和外界联系成为村民和外界沟通的一大屏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多次与移动公司联系,多方争取,终于在该村的三岔建成了一座通讯基站,总投资170多万元,解决了该村和外界的通讯问题。“如今的富裕村新建的村级办公楼、学校教学楼、卫生室,拔地而起。通讯设施入户率达到百分之百,七八十岁的老人手里都拿上新款手机,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和自己在外打工的儿孙打着电话。

\

“执正为民是党干部的指路明灯和行动指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是衡量共产党员的坐标和天平。”村党支部书记郝家礼说:“自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在阳光雨露下如富裕村山上一棵松,饮风餐露茁壮成长,如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他的心里,父老乡亲都是他至亲至敬的亲人。

郝家礼告诉记者,商洛是革命的乐土,又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明闯王李自成在这里屯兵养马,革命战争年代红二十五军转战商洛,鄂豫陕边区在商洛建立革命根据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党的富民惠农的春风吹绿了商洛的山山水水,吹遍了这里的每个角落。老区人民早已告别了石板房、土石磨,告别了“三不通”的困扰。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让老区人民富裕起来搬掉旧房建新楼。高速公路,铁路从这里穿境而过,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如蟠龙起舞。商洛儿女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时代的起点上向新的目标冲刺。

陕西商南,美丽的茶乡,度假的胜地,开放的热土!郝家礼和富裕村村干部们,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着中国的新农村美好诗篇。(中国网红色瞭望陕西报道  记者郭志高)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领头雁 农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