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画坛上,当很多画家还在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水墨画里苦苦寻找突破的时候,钟山石先生已经独辟蹊经,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
步入他的画室,如漫游祖国的名山大川,扑入视野的是一幅幅挺拔、伟岸、雄奇、壮阔的山水。那磅薄的气势,严谨的构图,精到的色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力,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钟山石,生于1964年,名卓,字山石,号超然居士,祖籍湖南浏阳。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安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国际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易学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海内外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 山石的家庭是湖南浏阳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清华大学毕业后,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落户西安。父亲是一个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家里藏书甚多,受家庭环境的重陶,天资聪慧的他从小就酷爱艺术。7岁时,他的处女作《我是公社小社员》在《西安晚报》发表,显露出他潜在的艺术天赋。在学校,版报、墙报是他的舞台。课外时间则在父亲指导下,临习古今诸多大家的画作。9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专业绘画工作。
中国的传统水墨,是历代文人的心迹表露。他们或看不惯官场的阿谀奉承、逢迎拍马,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寄情山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或仕途失意,又不会营生,玩世不恭,遁迹山林,以逃避现实。他们既想跻身仕途,又苦于不得其门而入。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世俗的冷眼的超然世外、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生活。诗言志,绘画亦然。因之,他们的画作表现出来的是宁静、孤寂、清冷的格调。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一种消极的、颓废的遁世思想。 而画作则是高端精神产品,它要给人性情的陶冶,灵魂的净化,给人以精神的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之,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家,除了要有与生俱来的天份、广博的绘画理论、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都是一个画家必备的内在修养。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的时代,如何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他深感传统水墨力不从心,无法承载这个历史之重。正如原来的黑白相机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升级为彩色相机,原来的黑白电视,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要升级换代为彩色的一样。国画也要打破传统的禁锢,冲破传统的樊篱。他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 他的山水画作品构图严谨,把南方的清秀、险峻和北方黄土画派的雄浑、壮阔有机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秦岭深处》、《黄河颂歌》还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赞歌》,远观雄奇、伟岸、大气磅薄,近看丝丝入微。
无论是那巍峨崎丽的山峰、蜿蜒的溪流,还是层峦叠嶂、崇山峻岭的峡谷,抑或是悠悠的白云,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再点缀些比例适度的花草、树木、人物、牛羊,更使画面灵动洒脱,不落俗套,使人由衷赞叹。 山石先生的青绿山水,金碧山水都具有一种视觉所期望的镜头所聚焦的“清晰度”。他并非不懂山水画要虚实相生,而有意强调山水的“实体性”,其目的是在强化一种精神性,以营造一种与虚幻相对的精神境界。他并非以传统的真实再现自然界的人和山水,多年来始终坚守自己内心那份纯净的领地,不断地休养自己的人格与画格,在不断研究传统经典的同时,又以独特视觉品咂着生活纯净而质朴的感受,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诉说着自己内心对“生命”意义的关爱与体验。 他是一个丹青妙手,在色彩运用上,更是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譬如《香格里拉的传说》,香格里拉位于我国云南边陲,那里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有着世外桃源般的诗情画意和迷人的风光,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梦绕魂牵的动人传说。为了恰到好处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采用淡蓝、雪白、淡黄的基调肆意晕染,使得山川、河流、草甸、树木、人物如薄纱轻笼,充满了氤氲之气,神秘之气,使得作品意境更为高远。
绵延千里,以险峻著称的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她植被茂密,景色秀丽,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作者笔下的《秦岭深处》采用淡蓝、雪白、浅黄色调,崇山峻岭间白云缭绕,深山密林间的些许农田历历在目,给人一种幽深、旷远“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黄河颂》中的壶口瀑布和《青藏高原》中那高大的雪山、浅黄的草甸、清清的溪流,更使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由衷赞叹。 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惊人的效果,是他把国画的线条和西方油画的色彩,国画的散点透视和油画的焦点透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得画作既富东方神韵,又不乏西画强烈的质感,光与影的和谐搭配,使画面重点突出,远近层次更加鲜明。
马,是人类忠实的伙伴,远在农耕时代,它耕地、驮运、供人坐骑。它体态雄健、英俊潇洒,象征着一种力量,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钟山石先生笔下的马,以新疆和内蒙古草原上的马为原型,适度夸张,以增加它的高大,英武和潇洒,他十分重视整个动势给人的感觉,强调四肢关节、筋骨和蹄子的表现,采用有力的线条造型,稍加晕染而成。
他的《八骏图》中的马或鬃毛倒竖,或仰天长鸣,或狂奔,如疾风、如闪电、如洪流,雄健、剽悍,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一幅成功的作品,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缺乏感性知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作为一个画家,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他除了在当导游期间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之外,还经常深入陕北、青海、西藏、内蒙、新疆实地采风。多次进入马厩,细心观察马的一举一动,或饮水、或吃草、或休憩、或奔腾,各种姿态了然于胸,才挥洒自如,形神兼备。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国内多次大赛中屡获金奖,并被我国外交部作为“国礼”赠予俄罗斯大使馆。 我们期待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好地作品! (党政训)
-
钟山石
-
国家一级美术师
-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
-
国际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
陕西省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
西安国风书画院院长
-
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简历】
-
钟卓,字山石,号超然居士,生于西安,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在艺术创作上以山水为主。 在当今画坛上,很多画家还在传统笔墨里寻找突破的时候,山石先生已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其画作气势大,笔墨大,开合大。其作品有一种强烈的韵律节奏感,笔墨雄浑有力,苍润有致,色彩浓淡相融。山石先生把传统的的笔墨意趣和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并把光影效果融入作品,使作品产生出美轮美奂,清流脱俗的一种高雅境界。
【作品入编】
-
山石先生多次深入西藏、陕北等高原地区采风写生,积累了大量的人生阅历和绘画素材,使其写实的风格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作品《黄河颂》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并被国家级刊物《中国当代美术》和《中国山水画研究》收纳入典,且多次在日本、澳门、新加坡等海外各地展出,深受社会各界名人雅士的喜爱和珍藏。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