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长安—在大山的情怀里聆听天籁
2015-05-21 10:44:38   来源:西安日报

在陕西画家群中,蔡嘉励先生不仅是一位拔萃的山水画家,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同时更是一位站在史论的高度去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引人注目的艺术家。

\

《高塬秋色》  蔡嘉励作

\

\

本期重磅推出  《翰墨长安》年度系列策划  最具收藏潜力的书画大家  蔡嘉励

\

画家近照

\

《巴山人家》 1997年 蔡嘉励作

——浅谈蔡嘉励先生和他的山水画

■俞剑望

在陕西画家群中,蔡嘉励先生不仅是一位拔萃的山水画家,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同时更是一位站在史论的高度去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引人注目的艺术家。读了蔡嘉励先生近年创作的一批山水画,那些从现实生活中原汁原味幻化而出、活灵活现的笔墨精灵禁不住使人备感亲切。展现在观者面前的是高于生活一派诗意化的生命境界,笔下的山川雄伟秀丽、豪迈刚健、气势逼人,整个地把大自然的喜怒哀乐跃于纸上。他擅长把握画面的整体感,如在《梦乡》、《高塬牧歌》、《秋晖》、《崖畔野趣》、《秋光未老仍微暖》、《黄塬朝晖》等一系列作品中,呈现出峰峦叠出、蜿蜒不绝、沟壑纵横、目不暇接的气势,毫无零碎琐繁之感,整个山体龙脉互相呼应,浑然一体,以大气蓬勃的壮美质感,让人油然神动,留恋往返。使人终于确信:人是自然之子,来于自然,也渴望回归自然。

\

《高原早春》 团扇 蔡嘉励作

\

《汉江烟云》 2006年 蔡嘉励作

古人曾称:云是山之呼吸,若无云,山便无生机。蔡嘉励正是把握了传统理论的个中三昧,使其所绘的山水画更加具有撼人的气魄和云烟流动的生机。同时用留白来表现幻化的云烟,并在不经意处闪现耀眼的空透之光,使得群山更加深邃,更拉长了空间距离。那坚实的岩壑、变幻的云烟与窑洞、石墙、柴垛、坡塬、黄土、牛羊、毛驴、农家院落等共同构筑了富有韵律的大自然,可游可居,可亲可爱,让人陶醉其中。蔡嘉励的表现手法灵活丰富,工意兼具,技法全面,还特意创造了用于适合表现黄土坡塬的“小气泡破法”、和“纸张风化法”,强调在客观基础上的夸张、美化,将元代赵子昂为代表的“文人画”工意兼具的传统予于发扬光大。在远景、近景、中景的处理上,更是体现了这一思想,该写实处则写实,该写意处则写意,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在设色、光影的表现上,可谓十分精当,落笔不苟,既不偷工减料,又不滥用水墨,技艺娴熟,层次丰富。在他的画面上洋溢着传统的典雅,又充满着新时代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点、线、面为造型,以着力表现画中蕴诗情的审美意韵标准。

\

《春暖郝家桥》2008年 蔡嘉励作

\

《南岭金壁》 1997年 蔡嘉励作

蔡嘉励先生1947年出生于陕西古城绥德,那里的山川古卯孕育了他最初的艺术情感并赋予了创作激情。“一座座莽莽苍苍的大山,山与天相接的地方有一道轮廓线,轮廓线上透出赶着毛驴的庄稼汉;在一山窝窝,山窝窝的怀抱里裹抱着一户人家,并且在这里延续着生命……”这一张张作品不正是他儿时熟悉的一切吗?正是他对生活的感受凝练出最美的艺术精华。他的许多作品使人停立画面,感到了纯洁、清新朴茂的气氛,仿佛闻到了声声的鸡鸣和阵阵羊哞,使观者自身融化在了那画意之中,净化了现实纷繁的空气,安宁了复杂的情绪,这便是他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蔡嘉励对家乡、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致使他的山水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内涵和生命激情。

在长期的创作生活中,蔡嘉励深深地体会到写生的重要性。他极其推崇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石鲁大师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掷地有声的经典之言。他认为:写生是深入生活,收集素材的手段之一,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一幅好的写生作品,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君不见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现代的体格转型过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画家都不是力注写生,并从写生中诞生艺术的冲动和想象力的。在这一点上,蔡嘉励也扮演着一个传统文明的承续者的角色。陕西的画家均在这一点上下过巨大的苦功,这与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诸大师的倡导不无关系,然而蔡嘉励又有自己的表现性,在密密毛毛的山体表现中,除了长安画派惯用的皴法和线条的表现之外,他又用装饰性的绘画语言,使得个人的风格极其明显,彰显出一种沉厚雄浑之中的精致与细腻。如《春风又绿黄土塬》一画,无论是色彩的对比表现还是现代感的诗意表达都是画家艺术上努力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现代性接轨的成功典范之作。全画洋溢着浓浓的春味,观后使人备感亲切,吐露着画家深深的家园情结。更为重要的是,在神秘、冷寂的境界中,画家几乎在每一幅画中都放置了“窑洞”这一特具家园意味的符号,为画面添置了深厚的故土家园情味,并暗喻了心灵栖息地的深刻含义。所以在这一点上美术评论界冠于他一个“窑洞画”的新名字也是未尝不可的。蔡嘉励的画超越了大多数画家的地方,是他的画并不是替代照相机的功能(这一点在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中发展到后来具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而是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境界,试图从思想上吻合当代的“家园寻梦”的主题化倾向。并且在理想化的精神家园中,他遥想着用静默和安然把人心整个儿地留在了那里,尽管蔡嘉励在画面中很少画人,但从他笔下的具体物象的展示里,我们仿佛是听到了庄子认为的那种最美妙的音乐——天籁,在蔡嘉励的心目中,“天籁”就是久违了的乡村诗意,是那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乌托邦”的“诗性灵魂”,从而很好地印证了他是“大山之子”的称谓。

蔡嘉励先生的山水画题材相当广,除了重点描绘家乡的坡塬外,他还画到了黄河、太行山、黄山等不同山川的景致。与其他画家表现同题材的作品比较,蔡嘉励的画具有独特的风貌。如果说吕云所的《太行浩气》是用松散的笔墨表现严谨、沉厚的形体精神将太行山的沉雄、刚毅、倔强的原始形貌用纯水墨的积墨法营造了一个浑莽无垠的氛围,属纯阳刚型的话,那么蔡嘉励则是通过或工或写的笔墨表现技法在同样是雄浑沉郁、莽重厚实的山体中蕴涵着精致与细腻,那密匝匝的山体交响着太行山可歌可泣的生命悲歌,是属刚柔相济型的。如果说白庚延的黄河之水着重用“白氏水法”来表现黄河水奔腾到海不复还的浑莽的气势,那么蔡嘉励也在同样的表现中而是用装饰化的水墨语言和“小气泡破法”把这种混沌表现得更加厚重与极富深沉力量感,达到了“强其骨”的艺术生命张力,而从中并不失细腻的品质,可谓自成体格。

由此可见,豪迈大气是蔡嘉励表现黄土山水的精神符号,隽永细腻则是蔡嘉励把握民族审美的追求。粗砺中蕴精致的作品使蔡嘉励突出耀眼,他的深沉的爱家情结更促使他的作品气韵深厚。可以这样说:在大山的情怀中,聆听天籁的大山之子蔡嘉励已经走上了深宏雄阔的民族艺术之道,他正在向中国画新的高峰攀进。

(作者系资深美术评论家)

推荐理由

蔡嘉励老先生为人敦厚大气,画如其人,擅驾驭各式巨幅大画,又对各类尺盈小幅,往往是信手拈来,又小中见大,其创作过程轻松而愉悦。其作品风格独特、鲜明,放而不野,雄而不浮,传统中见新意。其雄强浑厚的书法用笔及线条,墨色灵动、华滋,酣畅淋漓,让人叹为观止。他笔下的黄土塬悲壮而粗犷,欣赏他的陕北风情“窑洞系列画”,犹如一曲荡气回肠的信天游,使人亢奋,回味无穷。他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为数不多的后长安画派代表性人物。

——主持人语

人物简介

蔡嘉励,男,1947年生于陕西省绥德县,自幼受祖辈影响酷爱绘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山水画会副主席、原陕西美术馆馆长、陕西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长安画派美术馆馆长。

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1997中国画坛百杰作品展;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首届青年中国画家作品展(铜奖);第三、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铜奖、优秀奖);当代中国工笔画展(优秀奖);当代中国画名家赴美国作品展;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森林美展;全国黄河美展;全国民族文化风情画展;跨世纪全国山水画展;第五届王子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建党八十周年画展等全国性重要美展。2000年应邀赴日本举办画展以及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近几年在山东、河南、甘肃、陕西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国际奥委会、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纪念馆、中南海、中国文联、深圳荣宝斋、各大宾馆、省政府及海内外人士收藏和入编多种全国性大型画集,《陕西历代名人画集》《国画家》《书与画》《美术大观》《美术之旅》等全国性美术刊物均有发表介绍。个人简介被编入《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多种美术家名人录。1991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蔡嘉励画选》,1998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出版发行了《中国画坛百杰画库·蔡嘉励精品集》,1997年4月和1998年12月《文化艺术报》、1999年5月《中国青年报》作专版介绍。1997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二十世纪末“中国画坛百杰画家”荣誉称号。其作品题材多以陕北、秦岭、太行风情为主,兼作花鸟画。被《解放军报》等报刊誉为“窑洞画家”。其作品风格独特,放而不野、雄而不浮、既朴实、扎实又厚实,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主持人:冰儿

艺术热线:13991287336 QQ:773769721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翰墨 长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