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山里的军民鱼水情
2015-08-25 16:19:51   来源:新华网

由于缺水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当地村民生活极其艰苦,石头缝隙稀疏地生长着村民家里种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常常会因为缺水而无法结出果实。

“石头缝里抠粮食,喝水要靠老天爷。”这是广西百色那坡县念井村群众多年前生活的写照。由于缺水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当地村民生活极其艰苦,石头缝隙稀疏地生长着村民家里种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常常会因为缺水而无法结出果实。

念井村自然环境远不止这些,这里长期不通邮、不通电、不通车、不通网、缺医缺药、缺水。由于空气潮湿,不少村民还出现了风湿病,但广西百色边防支队念井边防派出所从1961年建立至今,已经顽强地屹立了54个年头。

大山伴,寂寞舞

官兵们常年与大山为伴,与寂寞为舞。因为偏远,山外根本没有姑娘的绣球抛进来,这里的官兵还面临着难以言说的“爱情之痛”。由于地处高山,气候潮湿,换洗的衣服常常不干,大多数官兵也都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因为村里每5天才赶一次集,民警只能每5天才吃上一次新鲜猪肉;这里的电视只能收到几个频道,画面不清晰。

这个所管辖有4个行政村,49个自然屯,常住人口有5000余人,辖区面积83.65平方公里,边界线长34.5公里。辖区内全部派出所职能工作都由12名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担负。住得最远的群众家离派出所有30公里,这个所官兵把辖区走访一遍最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与这个所有帮扶关系的困难户、孤寡老人、孤儿,边防官兵每个月都需要走访至少3次。

2015年6月8日,这个所官兵在中越边境沿边公路开展治安巡逻时,发现9名可疑分子,官兵上前盘问时,发现其中一人操本地口音,而另外8人则既然不懂汉语也不懂壮语。边防官兵将9人带回所里讯问发现,这是一名 “蛇头”带领8名邻国偷渡者,准备非法进入我国境内,欲前往我国内地务工。这仅是念井边防派出所工作的一个写照……

解民难,保民安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始终坚持把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冷暖放心头,实实在在地想民事,解民难,保民安。

喝水靠天,一直是念井村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边民们的用水难题,2012年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每天带着干粮钻进茂密的林木杂草中寻找水源,经过官兵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3个月后找到了一处清澈甘甜的地下泉水。

为了尽快把水引进群众家里,这个所官兵多方筹钱并制定科学的引水方案,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与群众一起修建拦水坝、过滤池、安装抽水设备、架设水管。

经过官兵们的努力,在2013年4月,清澈甘甜的地下泉水终于被成功引到了村子新建的大水池里,有效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为了纪念边防官兵为我们打的这口井,我们就把这口井称为‘爱民井’吧!”念井村支书当时这样说。

念井村谷邦屯困难学子冯德聪,母亲早逝,父亲体弱多病,家境异常困难,几度面临辍学。10年以来,这个所官兵为他开设了“爱心账户”和“爱心课堂”,安排大学生警官给他担任“代理家长”和校外辅导员,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让孩子沐浴着爱的阳光健康成长。

10年来,这个所的官兵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爱心帮扶从未间断。在官兵们的悉心帮助下,2013年7月,冯德聪被右江民族医学院录取,成为念井村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近年来,念井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先后接力帮助20多户特困家庭,帮助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为20多人落实了低保,使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辖区群众解决就业岗位30多个,官兵为村民送医送药15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00余人次……

国为重,家为轻

国为重,家为轻。边防官兵是南疆伟岸里的常青树,在念井边防派出所战斗过的官兵,每个人的都有动人的故事。

官兵们都觉得都觉得自己愧对家人,这个所的所长李兴国说:“8月10日,我们所的副所长杨于谦请假回家照顾需要做手术的妈妈,当他妈妈还在进行手术时,他收悉所里人手不足的消息,二话没说就赶了回来。”

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节假日的时候,常常望着家乡的方向,久久伫立,似乎这样就能把对亲人的思念传递给他们……(林珉正)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大山 鱼水情 广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