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程成)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这里是锡林郭勒大草原深处的朱日和训练基地,经过远程机动刚刚抵达收拢地域的沈阳军区第40集团军某装甲旅,就遭到沙尘暴的袭击,10多种车辆的100多块玻璃被石块打碎。
副旅长魏家伟迅速启动军地联合保障预案,附近多家汽车维修服务站纷纷调配库存玻璃,以解部队燃眉之急。
魏家伟:这次演习动用的装备种类多、数量大,对器材需求和修理力量有很大的依赖,部队出发前我们与部队以及沿途的多家维修服务站签订了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按照部队需求派出保障力量和所需的各类维修器材,直供到我们演习现地。
从辽西走廊到锡林郭勒大草原,千余公里机动大通道,军民融合保障一路相随。修理营上士朱维东说,某新型主战装备生产厂家不仅派出了技术人员和他们一起排除故障,而且配送的新型维修器材,用途多且结实轻巧,替代了很多老工具,还减少了近3吨的装载重量。
朱维东:有他技术保障我们心里有底,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不怕我们车扔到半道走不了,处处都能体会到这个的方便快捷。
在这次演习中,军民融合的保障身影随处可见。地方垃圾车千里伴随处理垃圾,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防止暴露部队行踪;配送公司优质、低价的副食配送让部队给养采购省时、省力。某配送公司经理闫文杰告诉记者,只要部队有需求,地方力量就要无条件地走上战场。
闫文杰:我们车辆准备比较充分,地形上比较熟,从货源组织上我们是货源的渠道供货商,所以原料供应能第一时间低价配送到位。最终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成体系、成规模的社会化保障,解决部队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