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在双拥中巩固发展
2015-07-30 16:23:43   来源:重庆日报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渝各部队,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民鱼水情在重庆这座英雄之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渝各部队,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新拥军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新形势下,聚焦于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在拥军工作上做了不少探索。

   重庆地形复杂,我市就把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拥军的重中之重。先后投入资金10多亿元帮助完成了驻渝某部教导大队、武警船艇支队等单位的13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区县还帮助部队改扩建训练基地4个,提供演习训练场地40多处、训练演习保障物资3000多吨。

   信息化时代,科技强军是先导。我市投入科研经费近亿元,支持后勤工程学院等驻渝部队建立了2个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100多个军队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

   同时,整合地方重点高校教育资源,帮助部队培养优秀国防生1500多人、各类专业人才2100多人次,其中2人被评选为“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

   拥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拥军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改善基层连队工作生活条件,并为基层官兵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达1630余件。

   真感情·真爱民

   真心换真情,驻渝部队和广大官兵在完成自身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我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来,部队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0多万人次,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援建地方基础设施改造、水利配套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部队拥政爱民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目标,相关部队先后帮助完成“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5所,结对资助贫困学生3000余名,培养医疗卫生人才1500余人次,帮助5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在自然灾害面前,部队官兵更是人民的守护神。在近年来各种灾难面前,部队共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20万余人次,圆满完成抗震救灾、特大暴雨洪灾抢险、抗旱救灾等各项任务180余起。

   聚热点·保优抚

   军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我市拥军优抚安置的努力方向。为解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问题,我市先后出台了30多个规范性文件。2013年,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政策体系,为保障优抚安置对象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年均增幅达12%以上,同时加大医疗保险、医疗减免、医疗补助力度,重点解决低收入优抚对象家庭住房难问题。

   我市还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制度和荣誉激励制度,广泛开展挂光荣牌、送立功喜报活动,极大地增强了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的荣誉自豪感。

   近年来,我市接收并妥善安置军转干部2000余人、随军家属1200余人、退役士兵数万人。并组织2万余名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扶持3800余名退役士兵创办微型企业。同时,还认真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双拥 军政 军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