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防总队扎实开展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2015-07-30 16:13:42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这个总队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为载体,积极探索独具壮乡特色的双拥共建之路,用爱民、亲民、惠民之举造福于边疆各族群众。

“孩子,你一定要勤奋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28日上午,广西边防总队北海边防支队的官兵来到了连续帮扶8年、2014年考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就读的帮扶对象李晶家中,为其送去了水果、食用油等慰问品,鼓励她克服困难,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李晶自幼父母双亡,从小跟随祖父母生活,家境十分贫寒,她甚至因此滋生了厌学情绪。8年前,驻地广西北海边防支队山口边防派出所官兵走进了李晶的家,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她帮助,使李晶摆脱了思想包袱,自信生活、勤奋读书。2014年7月,李晶成功考入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这是广西边防总队开展双拥共建的一个镜头。近年来,这个总队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为载体,积极探索独具壮乡特色的双拥共建之路,用爱民、亲民、惠民之举造福于边疆各族群众。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聚居着壮、苗、瑶等12个世居民族。针对边防官兵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实际,近年来,这个总队将官兵学习广西方言的活动提上了重要日程,推动双拥共建活动开展。两年来,这个总队先后安排部队院校毕业生、入警大学生充实到基层一线,使大多数民警会用当地方言开展群众工作,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是一个壮族群众世居的边陲小镇,当地群众日常交流的语言是壮话,而峙浪边防派出所1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兵,听不懂当地方言,语言障碍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这个所把学壮语作为“必修课”,每名官兵配备一台复读机,邀请当地村民当“老师”,每天集中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所大多数官兵能使用壮语方言与村民对话了。峙浪边防派出所近年来连获殊荣,2002年以来,连续8年被公安部、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2005年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多次荣获自治区党委“公安系统先进单位”、“群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殊荣,成为南疆边陲的“明星”派出所。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不断发展和繁荣边境社会经济,是广西边防总队双拥共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在边境地区掀起新一轮扶贫大会战热潮,这个总队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个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活动,协助落实国家各项兴边富民政策,帮助解决驻地“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致富难”等民生问题,着力打造平安、富裕、文明的爱民固边模范村,使模范村成为固边的基点和兴边的辐射点。

其龙村坐落在广西百色革命老区靖西县龙邦镇,与越南山水相连,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壮族群众聚居的边境小山村。2007年以来,这个总队将其龙村作为“爱民固边模范村”进行创建,先后建成爱民固边农贸市场,引导群众更新观念,依靠科技种养脱贫致富,使其龙村变成平安、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型村寨,先后获得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全国“十佳爱民固边模范村”、“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

崇左边防支队全力贯彻落实《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与辖区21个贫困村屯、1200多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建立扶贫档案,制定致富方案,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村民在饮水、用电、出行、教育以及公共卫生等民生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目前,广西边防总队在广西全区共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417个,32个模范村被自治区和各市、县评为“平安村”、“文明村”;这个总队积极参与广西边境地区扶贫大会战,协助政府改造茅草(危)房,争取资金,解决辖区群众水电、交通、居住等难题。广西北海市桥港爱民固边模范镇被中央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百色市其龙村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十佳爱民固边模范村”。

这个总队把关爱边疆困难儿童作为一项基础民生工程,边防总队、支队两级党委常委及机关处室领导高度重视,奔赴边境一线开展定点定人帮扶,与孩子们结对“认亲”。在上级领导的带动下,边防官兵争先当上了困难儿童的“警察爸爸”、“代管家长”;这个总队成立“爱心助学基金”,全区有数百名孩子得到边防部队的有效资助,并有多人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3年来,广西边防总队先后有2个集体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一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一个集体被自治区党委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人被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石佰华)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双拥共建 广西 总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