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苏州市、张家港市从北京捧回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的奖牌,常熟市蝉联三连冠,昆山市首次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行列,创造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的“苏州现象”。
收获荣誉之际,苏州市委、市政府于当年的八一前夕隆重召开全市双拥工作总结表彰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动员大会。会上明确提出“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是一个地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一张军政军民团结、社会和谐进步的靓丽名片。姑苏大地迅速掀起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的热潮。
领导重视
双拥“接力棒”代代相传
群雁高飞头雁领。苏州市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始终把创建“双拥模范城”视为党政军共同的最高政治任务与荣誉,始终把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当作荣誉使然,使命使然,责任使然。全市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主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作,自觉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纳入单位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统一考核;纳入全民国防教育的内容,统一组织;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计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统一实施,保障了双拥工作全方位深入开展。
组织健全是根本。苏州市成立了以副书记、副市长、军分区政委为组长,39个部门参加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区、军地单位都健全了双拥机构,镇(街道)、村(社区)、各学校、企事业单位也成立了拥军优属组织和服务点。形成了从地方到部队,从协调机构到成员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的双拥工作网络。各级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大问题亲自处理,重大事项亲自过问,做到工作同步安排、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同步落实。形成了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网络,做到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和办公场地的“四落实”,每个社区(村)都建立军民共建点、拥军优属服务队,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网络。目前,全市95个镇、街道,2000多个社区共建立双拥服务组织5000余个,军民共建对子3000余对。
机制完善是保障。坚持落实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党委议军(警)会议、军地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党政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军地领导互访和军地合署办公、双拥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修订完善了《苏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双拥办公室职责》、《苏州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将双拥工作列入市、区武装工作专项考核指标体系。规范了双拥考评机制和双拥专项经费预算逐年增长机制。
品牌效应是关键。苏州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苏州特色、时代特征、知名度高的品牌,取得了国防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模范城的群体效应。全国双拥模范城苏州占有四席(苏州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这在全国独此一家。城市与战舰共建数量多。张家港舰、常熟舰、昆山舰、洞庭舰,还有独特的一市两舰,“太仓号”的综合训练舰郑和舰、海警舰,在江苏省所有地级市中,以城市命名的战舰苏州是最多的,成为该市双拥共建的又一大亮点。跨区域拥军成为常态。全市每年都要对南京军区、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和第一集团军进行走访慰问。常熟成功构建了“南沙北舰”双拥文化品牌。张家港市与江阴23基地共建,成为该市双拥工作的一张蓝色名片。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太仓模式”。在全省率先探索退役士兵培训就业的新模式,通过建立退役士兵培训与创业成果展览中心、退役士兵就业服务中心、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等,建立了“入伍即入学、退伍即培训、结业即就业”的“直通车”服务机制,形成了培训、就业和安置环环相扣的配套服务。
宣传广泛
双拥国防观念深入人心
居安思危,重在教育。如今,漫步苏州街头,不时可见一幅幅引人注目的双拥宣传公益广告牌;车站、旅游景点、主题公园等窗口单位,“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字样令人倍感温馨;“双拥一条街”、“双拥林”、“国防长廊”、国防知识墙报等,无不凸显着浓厚的拥军氛围。
注重发挥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设立国防、双拥宣传专栏。全市主要服务窗口都摆放有醒目的“军人优先”、“军人免费”、“军人候车室”等永久性牌子。在市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交通要道等设置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牌,让南来北往的人感受到浓浓的双拥氛围。浓浓的拥军和国防氛围,激发了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情,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兵员。
注重结合形势任务抓宣传。4年来,各级共举办军民联欢活动1000余场,组织形势报告会800场次,双拥演讲会650场次,举办双拥成果摄影展、书法展200场次。
注重把教育和重点放在领导干部、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依托党校成立国防学院,把国防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和政绩考核体系,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坚持不懈;新生入学军训已成惯例,全市所有大中小学都把国防和双拥纳入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师生到部队体验生活,过军事夏令营。
注重挖掘红色资源和基地建设。全市目前共有近百个国防双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万人次。苏州烈士陵园、沙家浜革命烈士纪念馆、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苏州国防教育训练中心等,为市民所耳熟能详。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