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解读新常态 称陕西肩负“一带一路”三大任务
2015-04-30 09:32:36   来源:西部网

4月29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西部发展论坛厉以宁教授专题报告会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作专题报告

\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作《新常态和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专题报告。

今天(4月29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西部发展论坛厉以宁教授专题报告会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作《新常态和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什么是新常态”、“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16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厉以宁认为,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肩负着物流、人才培养和资本运作三个任务。

新常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不做违规的事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做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事情。”报告会上,厉以宁表示,前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不能持久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一直到今天还在。

“有哪些后遗症呢?一是资源过度消耗,二是生态破坏,三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四是低效能,五是错过了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大好时机。”

厉以宁教授称,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西欧、日本都在促进怎么来调结构,怎么来加快技术创新。而我们由于过多关注高速增长,而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放慢了脚步,如今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而现在讲新常态,不但结构要走向合理化,更要求用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增长,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而忽视生产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需要完成三个任务来彰显作用

作为最后压轴的问题,“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陕西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厉以宁认为,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正在推广,广东、福建、天津也都有着各自的经验,其共同点在于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而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一带’主要是西欧、西亚、中亚,特别是中亚这些国家需要投资合作,所以陕西有三个任务。”

厉以宁称,第一个任务是陕西如何能够使沿线国家产品通过这“一带”往出走。第二个任务是陕西需要为“一带”培养人才,其中包括技术设施人才、交通运输人才、工商管理人才、文化方面的人才等。第三个任务则是,引导更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一带”上投资。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起走出去,这样的话,我们可做的事情是数不清的。”厉以宁说。

\

厉以宁主要经历和学术成就:

厉以宁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88年至今厉以宁教授先后任全国人大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十届、十一届常委,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

厉以宁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在中国积极引进企业股份制,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撰写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经济改革之路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等多部影响深远的经济学理论著作。

厉以宁教授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军工理论,并对转型进行了理论探讨,厉以宁教授还支持了我国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引起了经济学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获得多个重要的奖项,包括金三角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厉以宁 陕西 常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