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经济数据连连看
农业:形势良好
全省生猪存栏805.5万头,同比下降5.7%;牛存栏140.8万头,下降1.7%;羊存栏670.7万只,增长4.2%;家禽存栏6620.4万只,增长1.4%。猪牛羊禽肉产量38.9万吨,增长5.2%;生牛奶产量33.7万吨,下降1.2%;禽蛋产量13.7万吨,增长3.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9.4万吨,增长4.7%。夏粮生产形势好于常年。
工业:增速回落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4.1%,重工业增长4.1%。
八大支柱产业中,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增长0.3%;装备制造工业增长8%;有色冶金工业增长11.7%;食品工业增长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医药制造业增长14.4%;纺织服装工业增长2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1%。
投资:增速放缓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08.98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民间投资1002.73亿元,增长3.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94.1亿元,同比增长56.5%;第二产业636.55亿元,增长7.4%,其中工业投资636.01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1378.33亿元,增长4.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55.29亿元,增长29.5%。
消费:稳定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4.5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69.84亿元,增长7.5%。
存贷款:持续增加
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119.05亿元,较年初增加934.82亿元,增加额较去年同期多147.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83.91亿元,较年初增加1181.22亿元,增加额较去年同期少719.78亿元。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5.8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9个百分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2.6个百分点。
增速趋缓 解码6.9%
2015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增速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认为,经济增长在预料之中,增速趋缓有一定原因。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同时全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档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体量不足,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一季度全国生产总值增速7%,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
其次,从主要因素看,由于石油价格持续走低,我省石油生产遭受“价量齐跌”双重打压,对全省经济影响较大。一季度,延长集团汽油和柴油售价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了2880元/吨和2395元/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累计下降16.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价格累计下降24.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7%,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7.1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批发314.84亿元,同比下降21.4%,下拉限额以上批发业增速7.3个百分点。
第三,从经济动力看,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动力快速消退,新动力体量较小。一季度,我省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4%。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1.4%。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了一倍,但总量只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9%。
结构趋优 五大呈现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2%。一季度,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2%,占GDP比重为43.3%,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占比53.3%。一季度全省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850.50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53.3%,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非能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9%。一季度非能源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27.7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11.3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能耗增速较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51.69万吨标准煤,增长1.3%,增速较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4.94万吨标准煤,增长2.09%,回落8.7个百分点;非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6.7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3%,回落5.8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6%。一季度,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4元,同比名义增长10.6%,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4位,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4元,同比名义增长8.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元,同比名义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7?1,较去年同期缩减0.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预判:下阶段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对我省二季度以及下一阶段走势进行了预判。他认为,在国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的背景下,我省正系统梳理国务院近期出台的重大举措,结合实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综合分析,全省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但稳步推进的势头不会改变。
张晓光分析说,从经济先行指标看,二季度经济有望回稳。前3个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49.8%、49.9%、50.1%;我省PMI分别为48.2%、48.0%、50.2%,虽多数时间处在荣枯线以下,但出现向好苗头。同时,从其他指标看,我省经济形势比较平稳。就业情况总体比较稳定。一季度,我省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数比上年同期净增2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9%,比去年全年微降0.02。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3月份CPI是0.7%,和2月份持平。
“从更长一段时期看,我省经济仍将保持稳步推进的发展势头。”张晓光说,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能给我省经济持续提供强大增长动力。其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展开,投资对全省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将显现。此外,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省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措施:迎难而上 五点发力
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表示,要实现下一步陕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提出的“五个扎实”工作要求,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振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抓好煤炭销售及转化。清理企业不合理税费,降低煤炭企业生产成本;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增加火电发电量,加大电力外送力度;加快打造低电价区;大力促进煤转化项目尽快释放产能。
二是促进石油采、炼、售协调发展。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加大延长石油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在陕企业的协调力度,促进全省石油采、炼、售以及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
三是鼓励骨干企业促销稳产。尽快出台新的工业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鼓励省属骨干企业促销稳产,充分发挥大企业稳增长的关键骨干作用。
四是加快已投资项目进度、谋划上马一批新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进展的督查力度,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的问题,加快已投资项目进度。发挥投资对全省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
五是抓好服务业的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服务业各领域扶持政策,完善我省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尽快成立服务业发展协调机构,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