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全南县财政四个围绕谋发展、促改革

2016-08-01 18:17:35来源:财政部网站
一是切实保障“六大攻坚战”64个重点项目建设需求。

一、围绕主攻工业,服务重点产业项目。一是切实保障“六大攻坚战”64个重点项目建设需求。用好用活项目前期编制经费,关注国家投资和产业政策,提前谋划,努力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重点支持全南中学迁建、棚户区改造、扶贫易地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统筹安排好融资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二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营改增”,全面落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90条措施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实施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制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过桥”续贷问题;继续深入推进“五通”工作,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产业发展;加大引进总部经济力度,采取“一事一议”的扶助方式,做大做优总部经济,支持企业做强做大。三是强化项目引导。统筹用好“六大攻坚战”、中小企业发展、科技专项资金,完善项目遴选机制,吸引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落户;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重大创新成果的转化,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二、围绕增收节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一是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完善国、地税联合办税协调机制,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大重点项目税收征管,健全税收台账,堵塞税收漏洞;高度关注资源税、环保税、房产税税制改革,强化“营改增”后纳税辅导,对各项税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增加可用财力。二是加快重点税源项目推进力度。目前,松岩化工、晶鑫环保、大数据、不诱钢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企业还处于试产或项目建设阶段,相关引进部门应加强项目跟踪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促成企业尽快生产,切实放充税收来源。三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工作理念,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除县委已确定的重大支出和法定支出刚性增支予以保障外,原则上各预算单位新增经费在上年规模中解决,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资金向保民生、保重点倾斜。

  三、围绕民生保障,增强财政统筹能力。一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思路,清理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和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整合涉农、教育、医疗等资金,集中财力向重点支出倾斜。二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认真贯彻省政府50项民生工程,逐步加大对教科文事业投入力度,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县教育经费投入均衡增长;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院财政财务补助补偿政策,加快形成“建设发展靠政府、运行补偿靠服务”办医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提高困难群众补助和医疗救助水平。三是加大“三农”投入。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支农资金的重点放在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农村能源建设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四、围绕财政改革,健全公共预算管理。一是加强预算管理。积极跟进跨年度预算平衡、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全面推动项目滚动支出规划,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结余资金管理,增强政府统筹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全面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财政监督体系,加大对重点重点项目、财政预算执行、涉农补贴发放等情况,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县财政的有效内控模式,降低财政工作中的程序风险、机制风险,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水平。三是突出绩效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概预算审查和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项目中途追加资金管控,继续深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体系化建设,积极探索PPP项目实施;出台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实现用钱必问效。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