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 黄山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芜湖 马鞍山 淮南 阜阳 亳州 宿州 淮北 滁州 蚌埠 合肥

夫妻返乡种果蔬 田园编织创业梦
2015-06-11 11:38:51   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成串的葡萄挂满了枝藤,白色的甜瓜长势茂盛,碧绿的西瓜等待上市,香喷喷的酥瓜产量喜人;正值上市期的西红柿,万绿丛中点点红……

成串的葡萄挂满了枝藤,白色的甜瓜长势茂盛,碧绿的西瓜等待上市,香喷喷的酥瓜产量喜人;正值上市期的西红柿,万绿丛中点点红……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凤台县丁集镇张巷村的果儿多家庭农场的连栋大棚内,看到的一派生机景象。

果儿多家庭农场的创办者叫杨荣群,她和丈夫李国龙都是返乡创业者。

正在忙碌的李国龙放下手中的农活告诉我们,妻子杨荣群凌晨四点多就开着三轮车到关店集市上去卖菜去了,他也早早地起来为各个大棚放放风。谈及夫妻俩返乡创业的经历,李国龙娓娓向我们道来。

今年38岁的李国龙是四川达州人,毕业于武汉船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李国龙前往深圳,在一家机械有限公司里打工,做机床数控工作。当时,中专毕业后、比自己小三岁的杨荣群也在这家公司里做品质检测工作。由于同在一家公司,加上有很多共同语言,于是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于次年便喜结连理。婚后,两人一个月可收入一万元,对于省吃俭用的小两口来说,每月的收入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很是甜蜜。

然而一次回乡探亲,却改变了两人的生活轨迹。2009年,李国龙、杨荣群夫妻俩回到杨荣群的老家凤台丁集张巷来探亲。当时,李国龙看到当地村里搞大棚的人很多,他想:与其在外面打拼,不如回家创业。想到这,他便和妻子杨荣群商量:返乡搞大棚种植,发展农业生产,在田园编织创业梦。杨荣群听了丈夫的话,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可在丈夫的细细分析下,她渐渐同意了丈夫的想法。可是,当李国龙把这一消息告诉远在四川的父母时,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亲戚朋友都说小两口放着一个月一万元的工作不做,竟要回到农村去搞大棚种植,肯定有风险、不牢靠。可是,李国龙不顾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劝说,毅然和妻子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妻子的家乡凤台来创业。

当年,夫妻俩回到凤台时手里只有两万多元的积蓄,为了尽快创业,夫妻俩四处筹资,东拼西借,最后从亲戚朋友处借了四、五万元,加上两人的积蓄共七万多元。有了资金,夫妻俩在张巷村租地20多亩,用小竹竿开始建大棚,那些日子,两人埋头钻进田里,在田里搭棚、整畦、开穴、育种、种菜,种植了西瓜和一些蔬菜,并养殖了土鸡。看着32个竹竿大棚搭起并种上了瓜果蔬菜,夫妻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是,种植、养殖对于李国龙、杨荣群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不懂的,他们向书本、网络学习,不会的,他们向有经验者请教。一次,县蔬菜办到张巷村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时,李国龙与县蔬菜办的种植专家田学飞结识了,从那以后,只要在生产上遇到难题,李国龙就随时打电话向田学飞虚心请教,后来,通过县蔬菜办,李国龙又认识了市果蔬站和省农科院的相关专家,邀请他们现场指导,以及电话咨询等,大大提高了大棚种植的科学生产力。

2013年,李国龙、杨荣群夫妻俩又谋划着种植葡萄。李国龙告诉记者,早在深圳时,他就开始关注葡萄产业,他发现安徽省整个的葡萄产业都不太好,且外调的多,特别是在品质、品种、果形上都比外地的差,因此,他决心发展葡萄业。于是,他和妻子重新在张巷村贡庄租了30亩地,签了15年的协议,准备种些葡萄和其他果蔬。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李国龙夫妻俩当年种植了“夏黑”、“金手指”两个品种,第二年就已上市,今年又是丰产。在生产发展中,李国龙不是一味地追求产量,而是特别注重“技术+品质”,他对葡萄多施有机肥,保证葡萄的原生态。今年,李国龙在市果蔬站专家的建议下,又栽了5个葡萄新品种,明年即可挂果上市。

谈及创业的艰难,李国龙回忆在创业的第一年时,他喂养的土鸡遭遇到了强对流天气,无情的风雨把他搭建的简易鸡舍全部掀翻,二千多只小鸡仔全部泡在了雨水里,夫妻俩连忙找亲戚朋友帮忙,把小鸡仔转移到安全地方。虽然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转移,到最后还是损失了六、七千元。后来,夫妻俩又重新投入,搭建了新鸡舍,一干就是三年。还有一次,李国龙种的五、六亩芹菜、萝卜在一场大雨之后,几乎全部被淹死。然而每次的打击,并没有让夫妻俩灰心,两人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想最好的办法来弥补损失。

为了有更好地发展,2014年1月,夫妻俩注册成立了果儿多家庭农场。当年,他们农场种植的葡萄就在淮南市科协举办的2014年市第四届“淮河湾杯”优质葡萄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5月,李国龙又在由凤台县西瓜协会举办的凤台县首届西、甜瓜种植能手大赛(西瓜组)中,获得了“最甜西瓜奖”。

如今,李国龙一共种植了31个大棚,占地30亩,主要发展了9个西瓜大棚,1个甜瓜、酥瓜大棚,3个西红柿大棚和18个葡萄大棚,目前,有8个葡萄大棚已经挂果,今年六月底就可以上市了。“一个大棚可以产二千多斤葡萄。眼下,我们正在忙着印制葡萄包装箱的事,准备把我们凤台果儿多家庭农场的葡萄销往凤台以及外地的超市。”李国龙介绍说。

看着充满生机的大棚内的蔬菜和瓜果,记者和李国龙聊起了今后的愿景。这位外乡的汉子信心满满地说,明年,我们夫妻俩准备养些土鸡、土猪,来发展休闲农业,让更多的城里人来到我们农场进行采摘,吃到我们农场里的土鸡、土猪肉和新品种瓜果,让大家体验一下田园生活。(耿文娟)

\

(责任编辑:盛玉喜)

分享到: